一、抽样计数的基本概念
1. 引言
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起源于贝尔电话研究的H.F. Dodge(道奇顿)与H.G. Roming(修哈特)的研究成果。此法以部分样本判断整批产品的优劣,二战期间被美军采纳并标准化,后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其原则强调简单、经济、实用。
2. 抽样的定义
抽样检验是从一个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依据预定的检验标准进行试验或测定,再将结果与判定基准相比较,用统计方法判定该是否合格或不合格。
3. 抽样目的
抽样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以经济有效的方式控制产品品质。
4. 计数抽样的基本因素
质量标准:即每个产品单位的质量要求。
批(Lot):在特定生产周期内,符合同一质量标准和生产条件的产品的集合。
批量(Lot Size):一个产品批内的产品单位数量,以“N”表示。
缺陷的严重性分类:如GB/T2828.1-2012标准中所述,根据检验项目所发生的缺点重要性分为致命缺陷、严重缺陷和轻微缺陷。
检验及检验方法:依据约定的检验方法比较样品质量特性与原定质量标准,以判定合格与否。
样本:从检验批中抽取的一个或多个单位产品组成的样本,其包含的产品单位数目称为样本数或样本大小,以“n”表示。
二、AQL的基本概念
AQL(Acceptable Quality Limit)指在连续批序列中进行抽样检查时,认为满意的过程平均的最低质量水平。它以不合格品百分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表示。当AQL较低时,多使用不合格品数或百分比表示;当AQL较高时,则使用每百单位的缺点数表示。
三、抽样方案的制定
抽样检验的执行步骤大致为:依据批量大小和质量要求确定样本数量,按照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与质量标准比较,从而判定产品是否合格。方案制定涉及的因素包括产品批大小(N)、样本大小(n)、接受数目(Ac)和拒收数目(Re)等。
在已知产品批量的情况下,样本量的大小需由AQL及检查水平共同判定。还需确认检验水平,如一般检查水平Ⅰ、Ⅱ、Ⅲ及特殊检查水平等。确认取样量和判断标准时,需使用GB/T2828.1-2012标准中的抽样表。
四、正常和加严检验
正常到加严的转移机制:当采用正常检验时,若连续5批或少于5批中有两批不接收,则转为加严检验。加严到正常的恢复机制:当采用加严检验时,若接连5批均被接收,则恢复正常检验。
五、抽样检验的方案确认及注意事项
方案确认的关键因素包括送验批量N、允收质量水准AQL、检验水准以及查表得到的样本代字、样本数n、允收判定数Ac和拒收判定数Re等。在执行抽样环节时应注意:确保抽样范围全面、抽样数量准确、抽样过程随机以及亲自动手进行抽样。
要注意在检验过程中对不合格品的数量进行记录和比较,若不合格数达到或超过拒收判定数,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若不合格数未达到允收判定数,则该批产品判定为合格。
为确保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需注意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主观偏见和人为操作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