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上玉石器品种繁多,真假难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田玉的真伪,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被误认为是和田玉的石头以及简单的和田玉鉴别方法。
一、常被误认为和田玉的几种石头:
1. 阿富汗大理石(阿玉):与和田玉同根同脉,但未经高温高压锻造,硬度和密度远不及和田玉。虽然外观相似,但用刀轻划即可辨别。市面上百元以下的籽料手镯大多为此类材质。
2. 岫岩玉:产于辽宁,成分以镁硅酸盐为主,属于蛇纹石类。虽有一定温润感,但密度和硬度远低于和田玉。颜色多为青黄,常被用于制作假古董。
3. 东陵石:一种石英岩,硬度和折射率与和田玉相似,因此常被用来冒充大籽玉。其颗粒结构明显,无和田玉的鳞片状结构。
4. 康化石(硅化石):产于福建,属于硅化物。有白色品种,硬度较高,有温润感和良好的折射率,多用于高端仿古件。但其内部纹理和鳞片结构与和田玉有所不同。
5. 新疆岫玉(卡瓦石):储量巨大,成分与蛇纹石相近。“卡瓦”在尔语中意为“南瓜”,其表面通常非常光滑。
6. 人工高仿料:市场上还出现了许多人工合成的玉石,如玉粉压胶、乳胶玻璃等,但只要掌握和田玉的基本特征,就不难鉴别。
二、常用的几种识别方法:
1. 灯照法:用强光手电或手机闪光灯侧面照玉石,若内部有空心小气泡则为合成玉石;若看到棉絮状结构则为和田玉;若看到颗粒状结构则需警惕是东陵石或石英石。
2. 手摸法:真正的和田玉籽料摸起来会有一种阻力感,这是其“汗毛孔”与人手摩擦的结果。而经过加工的玉石则手感更光滑。
3. 看光泽:天然和田玉在日光下观察反光面,其光泽均匀无变化;而仿制和田玉则可能出现打磨面,呈线条状、片状,反光光泽有变化。
4. 看毛孔:天然和田玉籽料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汗毛孔”;而仿制籽料的毛孔过于规则,不自然。
5. 水密度检测法:这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天然的矿物中,与软玉的密度接近者本就很少,因此通过测量玉石的密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其真伪。具体步骤包括用珠宝称测量玉石重量,将玉器完全悬浮于水中测量其在水中的重量,两者相除即可得到密度。有了这个数值,很多假的和田玉就无法混迹了。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和田玉,也适用于翡翠、玛瑙等宝玉石的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