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启动新项目之前,我们必须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形成详尽的项目可行性报告,以此作为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这不仅是项目立项的基础和前提,更是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可行性报告是一种正式的文书,用于向上级反映特定工作或项目的详细情况,请求上级作出指示或批示。它具有专一性,即每个拟建项目都对应一个独特的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报告在规划项目的下一步行动中发挥着导航灯的作用,为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和方向。上级部门通过阅读可行性报告,能够全面了解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编制可行性报告的目的在于向上级部门展示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现实意义、全局地位和作用,以及项目的预期收益与风险。还需提供支持项目可行性的依据,并指出需要上级协助解决的难题。
在构思报告时,需重点关注拟建项目的市场背景、需求分析、应用前景、预期目标以及潜在困难等方面,全面阐述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揭示项目的价值和意义。
为素材,需收集并整理与拟建项目相关的访谈提纲、调研报告、考察资料等,提炼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一、标题。立项报告的标题应简洁明了,一般采用“关于实施XX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的格式。
二、主送单位。应明确报告的接收对象,通常在报告标题下方左侧位置写明主送单位及接收人员。
三、正文要点。
(1)概述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背景、技术开况、产品主要用途、性能及社会经济效益等。
(2)技术可行性分析,详述关键技术及创新点,论述技术开发和效果,并展示申请单位及技术依托单位、合作单位的研究开发实力。
(3)市场需求分析,包括国内市场情况、国际市场前景及需求,市场风险分析及相应应对策略。
(4)明确项目目标,如预计的年生产能力及产品达标的标准等。
(5)经济效益与风险分析,涉及生产销售估算、财务分析(如财务内部收益率、偿还期等),以及不确定性、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分析和规避措施。
(6)最后提出实施该项目的申请,综合以上分析数据提出申请。
四、结尾。通常以“请予审核”“请予审批”等措辞作为报告的结尾。
在编写可行性报告时,必须确保内容不偏离主题,数据要准确可靠。报告中使用的数据应基于访谈内容、考察情况的综合分析,并经过充分的研究讨论。如有需要,可咨询市场调查公司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报告内容应力求简洁明了,避免误导他人。不应为追求立项而编造或片面选择数据,应展示项目的真实经济效益、广阔市场前景、高实用价值及可控风险。
对可行性的分析必须深刻且透彻。若分析流于表面、缺乏翔实数据和具体事例支撑,将难以说服上级领导批准项目。我们必须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报告的质量和说服力。
撰写可行性报告时需遵循一事一报的原则。每个报告中应仅反映一件事情,避免在同一个报告中涉及多个不相关的事项和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