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北部的重镇徐州,若将之想象为处于山东省的庇护之下,将会引发何种讨论?徐州的地位重要程度,以及它在江苏的发展滞后情况究竟如何呢?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演义》里描绘的天下大势,往往都离不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
在我国的地理变迁中,各省的行政版图也经历了诸多变化。有些省区逐渐扩大,有些则逐渐缩小,甚至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平原省、西康省等。
华东地区的山东,其辖地遍布16个地级市,总体面积达15.79万平方千米。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可以发现徐州在历史上曾被山东代为管理过三次。
作为地理位置重要的一环,徐州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从徐州会战到淮海战役的痕迹中,我们可以窥见其战略价值。
徐州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是江苏省的西北角和山东省的南部。这里下辖了5个区、2个县级市以及3个县,总面积达到1.12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这座古称彭城的城市,拥有2600年的建城史和6000多年的文明史。
在华夏九州中,徐州被誉为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的说法。据历史记载,这里走出了11位开国皇帝,如汉高祖刘邦、三国时期的刘备以及明朝的朱元璋等。尽管徐州孕育了如此多的帝王,为何他们并不倾向于在此建立都城呢?
古人选择都城时,除了考虑经济社会的进步外,还会着重考虑安全问题。例如南京之所以能成为都城,除了其经济发展外,更因为有长江天堑及紫金山、清凉山等地的天然拱卫。相较之下,徐州地势平坦且易攻难守,这可能是其不适宜作为都城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徐州的交通条件一直十分便捷,有着“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也流经此地。这些因素在初期为徐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使其一度成为江苏的第二大城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徐州在步伐上显得有些保守,过度依赖国有企业。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徐州逐渐被苏南城市所超越,甚至需要苏南城市的帮助与扶持。
到了2020年,徐州的GDP总量位列江苏第九名,名义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尽管如此,徐州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过程,未来必然会有更好的发展。如果徐州当年真的留在了山东,是否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山东的鲁南地区发展虽不如鲁中与鲁东等地抢眼,但徐州的地理位置大致与其相似。
虽然江苏的苏北地区相较于苏南地区发展稍显滞后,但其在整体上仍比山东的南部地区更为发达。这从两地的工资水平上便可窥见一斑。再者说,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徐州是秦岭淮河以北唯一供暖的城市——这也是它独特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