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验

学生宿舍不插电的锅

学生宿舍不插电的锅

自1989年起,我在单位开始了实习生涯,并于一年后正式成为单位的一员。在接下来的里,我从实习时期直至2016年,都住在单位的单身宿舍中。回忆起初入单位的那些年,即便是用煤油炉子烹饪的日子也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因我们身处车辆段,这是铁路货车检修的部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旧煤油,尤其是制动配件和轴承的维修。自1985年我们宿舍楼建成起,煤油炉子便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炉子结构简单,底部是油箱,中间有棉线灯芯,可以通过调整手把控制火势。炉头周围有多个灯芯头,点燃后即可使用,安全实用。

当时每个单间仅限两人居住,房间门口都摆放着一个煤油炉子,主要用于晚间自己烹饪。食堂的晚餐多是中午剩余的饭菜,几乎不制作新的食物,只有值班人员会外出买饭,因此打饭的人并不多。单位的管理较为宽松,了解住单身宿舍员工的辛苦,因此多年来对煤油炉子的使用采取了一种默许的态度。

煤油炉子的样式五花八门,有的是新买的,有的是二手的,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每到傍晚时分,走廊里便开始燃起炉火,切菜声、锅勺碰撞声此起彼伏。有的炒菜,有的煮面条,还有的蒸米饭熬粥。饭菜的香气与煤油烟味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栋楼道中。

刚来时我与刘哥同住一室,他已住单身五年,我们共同分担烹饪的任务。锅碗瓢盆和煤油炉子是他的私有物品,他负责添置煤油。我则负责下班后购买食材。我工作为四班倒,工作繁重而辛苦;而刘哥则是长白班,工作较为轻松。刘哥的厨艺精湛,我也向他学会了烹饪技巧。每月发工资时,我们都会多做两个菜、喝点酒以示庆祝。那时我擅长的菜肴是炒酸辣土豆丝,不仅切得细且均匀,甚至可以闭着眼睛切得一样细。炒出的土豆丝色香味俱全,同事们甚至难以置信这是由我亲手切的。

大多数同事在住单身宿舍三四年后便会成家立业、搬离宿舍。然而也有一些外地通勤职工一直住到退休。1991年下半年刘哥成家后我搬至二楼居住并重新购置了一套炊具。我在大金庄旧货市场花了十五元购得一口旧煤油炉子以供日常使用。这口蓝色方形的炉子虽小但使用起来依然得心应手。

随着时间推移我调往线车间并最终退掉了单身宿舍但那口伴随我多年的煤油炉子却让我难以忘怀。

随着时间的流转和工作地点的变化我对那一段岁月怀有深深的怀念。

感谢您的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或线索欢迎联系齐鲁壹点我们时刻在您身边倾听您的故事。

壹点号:壹粉56858204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请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联系我们全省600位记者等待您的报料!


学生宿舍不插电的锅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