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成路麦德龙超市的改造公告牌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这一变化标志着该商场暂时停止了营业。这不禁让一些消费者回忆起过去,大成路麦德龙曾经的关门似乎来得颇为突然。(图:大众点评截图)
对于麦德龙这样在经营超过20年、门店数超过100家的大型企业而言,单一家门店的营业调整看似微不足道。若将时间线上所有事件串联起来,其步伐的微妙变化便显得有些迷茫。
自今年1月起,麦德龙已陆续关闭了上海、成都、武汉等地的门店,这些门店的关闭理由均为“闭店改造”。这一系列的举动,不禁让人联想到麦德龙是否正面临着战略上的调整。
回顾麦德龙的历程,可发现其与山姆超市有着颇为相似的入华经历。两者几乎同时进入市场,都主打“会员入场制”。麦德龙的会员制更偏向于企业用户,办理会员需携带相关证明,相较于山姆的普及化,其定位显得有些许不同。
曾经,麦德龙因其针对B端用户的商业模式及优质的货品,被视为“品质”的代名词,尤其是在高星级酒店圈内广受欢迎。但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巨变,C端用户的消费力与日俱增,而麦德龙的转型之路却显得有些坎坷。
2021年,麦德龙开始加速向C端转型,推出付费会员店。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北京、成都的PLUS会员店关闭来看,其转型效果似乎并未达到预期。与此其在营销上的策略也似乎欠缺火候,未能形成如山姆般的号召力。
在山姆已经站稳脚跟的一、二线城市中,消费者常将麦德龙与山姆进行比较。在哈尔滨等二三线城市,麦德龙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频繁的改弦易辙可能对其信任关系造成伤害。
总体而言,麦德龙在的经营策略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如何在变化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更好地满足C端用户的需求,都是其需要深思的问题。未来的路,麦德龙还需谨慎前行。
参考资料:
【1】赵晓娟. 麦德龙转型之路:从山姆挖来的高管也走了, 界面新闻.
校对:遇见
排版:杨玮敏
题图: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