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图书库存之探
专业图书因其独特的受众面、印量及销售周期,常常面临库存管理的问题。这类图书,不同于大众图书,其码洋一般较大,且销售周期长。
众多专业出版社面临库存积压的困境。
如某专业出版社的图书堆积如山,主要以专业教材、考试用书、学科专著及专业科普类图书为主。后两者虽有一定市场潜力,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往往难以成为畅销书。
据科学社的存货数据显示,其库存图书主要分为科技高教类和中小学文化教育类。前者主要为高校教材和专著类图书,退货率相对稳定;而后者中小学教辅图书的退货率则较高。
目前,多数专业出版社的销售码洋和库存码洋均呈增长趋势。部分出版社如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其良性库存占总库存的比例较高,年销售码洋也有一定增长。但也有不少出版社销售码洋不增反降,不良库存占比偏高。
专业图书的库存积压原因多样。首先是教材教辅类图书,由于每年用量有限,首印数量往往难以准确预估,导致部分图书在第三年仍未能售罄而成为不良库存。选题不当或出版年限较长的专业著作和科普书也容易积压。码洋较大的工具书也因市场需求不稳定而容易积压。
各专业出版社因业务结构不同,库存构成比例也有所差异。有些出版社的教材教辅和专业书库存较多,而有些出版社则因选题精准、发行渠道畅通,即使印量小也不愁销售。
为避免库存积压,出版社需优化选题机制、加强与发行部门的沟通。例如,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通过精准计算教材印刷数量、根据报订情况随时准备加印等方式,有效控制了教材教辅的库存。利用特色渠道加快库存周转也是关键。如电力出版社借助电力系统的发行渠道售书,而铁道出版社则依靠铁路系统售书,均有其独特的渠道优势。
随着电商的兴起,专业书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电商的品种规模优势和强大的营销能力,为出版年限较长的专业书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与电商合作进行低价格促销、满足读者对年限较早的专业书的需求等策略,也成为出版社降低库存的有效手段。
按需印刷在避免不良库存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尽管成本略高,但能有效减少风险和库存。发行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机制也至关重要。如第四军医大学社通过缩短账期、不定期查询库存量等方式,与渠道方面紧作,从而确定补发数量、避免渠道方面大量库存。
在处理不良库存方面,捐赠和特价是常见的两种方式。捐赠主要针对该专业系统内有关单位,而特价则主要针对可以再次销售的退货。一些大型出版社在处理库存时也注重品牌形象,如教育出版社在销售时间较长的书上降价处理或优惠促销时,从不会换封面做二次销售。
出版业需在保持出版内容有灵魂、有立场、有看点的关注内容产业创新、服务出版产业升级。通过优化选题机制、加强与发行部门的沟通、利用特色渠道和电商优势等多方面的努力,以实现专业图书的良性发展和库存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