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身处这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仰望无垠星空,感受四季更迭,经历生老病死。世间万物皆在流转变化之中,这使得人们在探寻真实与虚无的边界时感到迷茫。世间的智者并不满足于在虚无的追逐中度过一生,他们更愿意探求真实,寻求真理,以解开人生的困惑。
真理究竟是什么?是那些永恒不变的存在。尽管宇宙万物变化万千,但宇宙本身却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我们可以称之为宇宙本原或者宇宙本体。
本原或本体,是构成宇宙的基础。就像我们常见的水杯,我们所看到的是水杯的器形,但构成水杯的基础是“道”,那是一种不可再分的东西。人们常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正是这个道理。
探求真理,就是探求这个永恒不变的宇宙本原。从泰勒斯开始,西方哲学的开端就是对世界本原的探求。
西方人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自然之物发展到概念之物,再发展到思维辩证。虽然他们始终在探求世界本原,但西方哲学中的各个流派却是在人为构建的范畴之下进行讨论和思辨。这些范畴是哲学家们在未弄清楚世界本原的前提下所确立的。
那些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被称为唯物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心灵的,被称为唯心者。无论是唯物还是唯心,他们都未能真正认识世界本原究竟是什么。他们的学说都是建立在对世界本原的某种认知之上,如果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那么他们的学说就如同空中楼阁。
西方哲学至今未能真正认识世界本原,他们的学说都是在哲学家们构建的范畴中展开,并非真实世界的本身。尽管他们构建了丰富的学说,但并不妨碍他们继续探索。
与此不同的是,东方的圣人已经认识到世界本原,并留下了认识世界本原的道路,这条道路被称为“道”。在儒家思想中,寻求真理就是求道。孔子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只能自己去求,不能通过知识来传授。
西方哲学是人为构建的范畴学说,离真实的世界本原相去甚远。而真正认识到世界本原的圣人,是按照古人的指引去寻求真理。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通往真理的道路。
如同诗中所说:“上天载万物”,这个上天就是宇宙本体。宇宙本体究竟是什么?无法用言语完全描述,只能通过切实的修身以求得。人为构建的学说和知识无法包含真正的道。要想探求宇宙本原和真理,只能遵循圣人所指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