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学的道路上想要取得卓越成就,无疑需要一定的天赋作为基石。
众所周知,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在其年仅八岁多的时光里,就以高分通过了高考数学测试,其成绩令人瞩目。要知道,即便是对于成年考生而言,达到如此高分也实属不易。
陶哲轩的天赋令人赞叹
像陶哲轩这样的天才,其出现可谓凤毛麟角。当我们谈及学习数学时,我们往往并不只是希望孩子成为数学家,更多的是希望他们在中考、高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毕竟,孩子的数学成绩对于其整体学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根据《商业》杂志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范德堡大合发起的PY研究小组,对全国最聪明的5000名儿童的成长轨迹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追踪研究。这一历史性的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发现:即便是最有天赋的孩子,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与培养,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这就好比说,虽然遗传因素在一开始可能赋予了孩子一定的聪明才智,但其日后的成就终究依赖于后天的教育与培养。
即便如陶哲轩这般拥有历史性的天赋,也并非一切顺遂。即便是在博士学位期间,他也遭遇过困惑和挑战。但他凭借智慧与毅力克服了这些难关,并最终成为数学界的一颗新星。仅仅拥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后天的不懈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陶哲轩在31岁时荣获菲尔兹奖。
当孩子在其他科目上表现良好,却唯独在数学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往往容易将其归咎于天赋不足。但同样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其他同学为何又表现得出类拔萃呢?如果我们轻易地将问题归咎于天赋,那么我们可能就错过了寻找真正原因的机会。要知道,这种逃避心态可能会阻碍我们在数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科学家们的研究还发现,数学能力与思考方式、思维习惯等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数学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与锻炼来提升的。如果把一个人的数学成比喻为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出生时的天赋就相当于大厦的地基。地基坚固的大楼自然能够建得更高更稳。但即便地基不是最理想的,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与培养,也完全能够建立起雄伟的大厦。
提到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你可能不知道他的数学成就一下子就令人刮目相看。苏步青小时候并不擅长数学,甚至一度被同学嘲笑为“背榜”。他后来在一位优秀数学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解题和演算,最终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数学家。
苏步青的成长历程表明了后天的努力与培养的重要性。即使是曾经被认为在数学方面表现不佳的孩子,只要遇到好的老师、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再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同样也能在数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成为数学大师或许需要一定的天赋作为基础,但数学考试却更多地依赖于好的老师、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个人的努力。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付出辛勤的努力,我们就能在数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天赋能带我们走一段路程,但最终我们能走多远,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