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怎么告诉员工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怎么告诉员工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清晨的钟声响起,第三次响起的时候,手悬在”请假申请”按钮上方,犹豫不决。这种工作的疲惫感可能比每日通勤的路途堵车更令人疲惫。事实上,每位职场人士都可能经历过类似的瞬间,这时候不必过于勉强自己,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更聪明的解决方案。

对身心进行诊断。

别急着对自己“懒惰”的行为进行批判,静心自问:连续加班后是否经常出现偏头痛?看到工作通知是否心跳加速?日本劳动卫生学会发现,其实大部分“周一恐惧症”都是身体在发出预警。试着回顾过去七十二小时的睡眠状况、饮食结构和摄入情况,可能会发现,你的“不想上班”其实是因为身体已处于疲惫的边缘。

第二,实施五分钟轻松启动程序。

大脑并不抗拒工作本身,抗拒的是从休息状态到工作状态的过渡。科学家建议:提前十五分钟到达工作岗位,首先完成三件轻松的事情——整理桌面、照顾绿植、列出今日待办事项。随后用五分钟去完成最不愿意面对的工作任务开头部分。这种“渐进式启动”能够激发大脑多巴胺,就像荡秋千一样,推第一下后,接下来的惯性会带你越荡越高。

第三,打造职场休憩空间。

在茶水间为自己设立一个临时的休憩站:戴上降噪耳机聆听十五分钟的白噪音、使用便携式艾灸盒舒缓肩颈紧张,或者只是静静地对着窗外深呼吸。某互联网公司的员工自发的“阳台读书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天在上午十点半集体在落地窗前静默阅读,意外地发现这样能让上午的工作效率提升百分之三十四。这些短暂的仪式能为职场生活切割出喘息的空间,避免情绪的崩溃。

第四,开启角色扮演模式。

将工作任务想象成游戏中的任务挑战,比如“解救被困文档”,“击败拖延怪兽”等。德国心理学家发现,这种“游戏化”操作可以使工作带来的痛苦感降低百分之四十一。有一位审计师就把Excel表格视作“数字迷宫”,将枯燥的对账工作转化成了有趣的游戏闯关。

适时选择战略性撤退。

如果所有的尝试似乎都无效,那么不妨真诚地写一封请假邮件。但请不要躺在刷手机来逃避现实,而是去做真正能够恢复能量的事情:预约心理咨询、整理职业规划、或者只是认真享受一顿早餐。就像在马拉松比赛中,懂得适时暂停的选手往往能够走得更远。我们努力工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让生活为工作所累。


怎么告诉员工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