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米K40系列自其面市以来,已经进行过两次公开发售,但每次都如同“秒空”般的迅速售罄,特别是定价2499元的12+256版本。这一情况引起了外界的猜测,有人开始质疑小米是否在进行饥饿营销,甚至怀疑其套路消费者。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关于“饥饿营销”的质疑,实际上可能更多地源于产品的高性价比。相反地,这恰恰证明了产品的魅力所在。虽然Pro版本价格高出800元,但在两次抢购中并未出现同样“秒空”的情况。在3月4日当天,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下单购买。
K40Pro与K40的差异主要在于主摄、Soc的升级,以及满血版LPDDR5、WIFI6e等技术的运用。对于选择该价位的消费者来说,这些升级可能并不是他们的首要考虑因素。骁龙888处理器在市场上的“翻车”情况,也让部分消费者对其产生了疑虑,担心其高功耗可能导致手机续航不佳和明显。
对于消费者而言,花费额外的800元来换取并不十分理想的社会、主摄拍照的提升有限以及感知不强的内存和无线网络技术,可能并不会觉得K40Pro性价比高。相反,对于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省下这800元能够购买到性能出色的Soc、主摄以及普通LPDDR5/WIFI6的K40系列手机,或许更符合他们的期望。
所谓“耍猴”的指责,在数据面前显得苍白无力。Redmi官方数据显示,K40系列首次销售五分钟内便突破了30万台的销售量。这明显不是“耍猴”的表现,而是真实销售数字的体现。由于产品过于热门导致供不应求,才造成了目前抢购的局面。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面对两款选择时——一款性价比高但需抢购,另一款性价比相对较低但无需抢购——消费者的选择各有不同。线上用户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即使不赚取差价,也能在抢购中体验到一种特殊的购物乐趣。而线下用户则更倾向于直接购买无需抢购的产品,享受尊贵的服务及额外赠品。
抢购虽然能带来产品热度,但也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抱怨。供应链和库存问题也是影响抢购的重要因素。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小米在供货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改善。例如,红米K40系列首次销售便能达到30万台的销量,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至于何时能缓解当前的抢购状况,考虑到之前过年期间的工人生产暂停以及芯片短缺等问题,加上K40系列的销售目标是千万级别,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供货量将会有所增加。届时,消费者购买的时间也将有所延长。小米高管王腾也表示月中的供货情况将有所好转。
最终,对于不急于更换手机的消费者而言,可以选择稍作等待。而急需换手机的消费者则可以考虑线下预定等方式。与以往相比,本次K40系列的供货量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大家无需过于焦虑,只需耐心等待。愿每位消费者都能早日拥有心仪的K40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