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验

宇宙混沌八大本源

宇宙混沌八大本源

东方既白 著

在前一节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观点,置身于宇宙的整体时空体系和大局观、全局观的框架下,世界的本质被揭示为:无与有的相互依存,前后相继。同样地,关于“生命的意义”这一问题,也蕴相似的哲理。

那么,从“宇宙”的视角来看,“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这源于人们对“生命有无意义”的两种不同看法。简单来说,一种观点认为生命的意义重大,通过代代相传的繁衍生息实现了继承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迭代精进;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生命毫无意义,人生短暂,生死轮回,忙碌的生活最终只是一场空。

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与每个人的格局、眼光以及认知局限密切相关。以“阴阳之道”为例,站在“阴阳”之下看待,对立性显而易见,形成二元论的零和博弈;而站在“阴阳”之上观察,则会发现阴阳相辅相成,一元主导下的生生不息。

在更高的层次和维度上观察,“阴阳之道”虽然表现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但统一性始终占主导地位。这与“五行生克”的道理是相通的。虽然五行之间有生有克,但在整体转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主导地位。

具体而言,“五行生克”以生为主,克为辅。这样的哲学观念也解释了人们为何会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站在“无”的状态和“以无为本”的立场上,全面看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后者则站在“有”的状态和“以有为本”的立场上,局部地看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其实,这与我们常说的“舍得”智慧是相通的。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达到和谐与统一。舍与得如同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概念,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

“舍得”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更是一种超越境界后的情怀和智慧。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需要不断修行自己的站位和格局。正如王安石所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要站在宇宙万物“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立场上,全面地看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就如庄稼的生长发育过程,无论何种农作物都要经历无数个日夜的量变积累才能逐渐成熟。这其中的阴阳转化和量变积累过程,并非完全的对立等量代换,而是有一个质变的飞跃过程和迭代精进的问题。

故此,人的生命观是一种整体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认为,生命的个体是相互关联、前后相续的。生命的个体有生必有死,而人类的整体生命则通过一代代的传承得以延续。这种整体生命观也促成了人的整体哲学观。

那么,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

以老子为例,《道德经》中的经典论述“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便体现了这种有无综合辩证的关系。这种关系与老子在第一章所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时空体系和整体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正是老子的这一哲学提炼,了我们如何整体性地看待整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的智慧。

那么关于“有无”综合辩证关系中“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问题,我们下一节再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详细讲解。

上一篇:

简介:作者深耕国学与哲学研究多年,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的研究体系。


宇宙混沌八大本源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