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资管积极参与纾困项目
近期,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海通资管)通过其资产管理计划涉足上市公司纾困项目的消息在证券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海通资管另类投资部总监叶文超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公司对当前市场环境下纾困投资的理解与行动。
叶文超表示,当前市场环境提供了为上市公司缓解资金压力的良好时机。海通资管聚焦于那些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面临资金困扰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化解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风险,同时也为海通资管带来了颇具潜力的投资机会。这是市场化运作的纾困的关键运作逻辑。
对于纾困的运作,叶文超指出,其作为新兴事物,需要各参与方进行沟通、协作和探索。在满足上市公司合理资金需求的也要维护好纾困委托人的利益。他进一步阐述了纾困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纾困对象的选择和纾困方法的选择。
在纾困对象方面,当前部分深耕行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短期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尽管市场上纾困众多,但大多数主要关注具有系统重要性或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其他上市公司在寻求纾困资金支持时仍面临挑战。
在纾困方法上,叶文超提到,常见的路径包括借新债还旧债和出让控股权。借新还旧的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而控股权的出让又往往被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所抵触。
海通资管的纾困新尝试
作为首批开展场内股票质押业务的金融机构之一,海通资管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海通资管已发行多支专门从事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资产管理计划,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投资、管理及销售经验。
海通资管积极响应监管号召,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对纾困过程现的痛点进行新的尝试。叶文超表示,团队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的项目,并与地方、银行洽谈合作。公司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团队。
叶文超提到,纾困投资更像二级市场的PE投资,要求团队具备较高的上市公司价值发现与价值挖掘能力。投资后,还可以借助公司及母公司的资源,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