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观察到,有的人即便能力并不突出,却能获得领导的青睐;有的人品行善良,待人以诚,却不一定能得到周围人的喜爱;还有些人条件优秀,却在情感交往中显得并不如意。这并非单纯地取决于我们的观察,而是与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艺术息息相关。
很多人误以为,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靠频繁的宴请与送礼来实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就要提到一个心理学上的重要法则——
梅拉宾法则。
在1971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通过一系列实验分析了言语、语调及肢体语言在情感表达和态度传达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实验中,他设计了多种情境,邀请参与者对不同的沟通方式进行评分。例如,观察一个人虽然说出了积极的言语如“我很高兴见到你”,但伴有消极的肢体语言如眼神游离、双叉在胸前以及冷淡的语调,然后评估观察者对这个人整体感受的得分。
实验结果显示,当言语内容与非言语信号(如语调和肢体语言)存在不一致时,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非言语信号所传递的信息。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人的整体印象形成,内容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约7%取决于谈话的具体内容;38%取决于声音的音质、音量、语速等非语言因素;而剩下的55%则更多地依赖于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无声信息。
这表明,在日常交往中,我们给他人留下的印象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说了什么,更多的是取决于我们如何说,以及我们的身体语言是如何表达的。
比如,在初次见面时,即使一方口头上表示“很高兴认识你”,但如果面无表情、眼神冷漠,那么另一方很难真正感受到对方的热情。
事实上,这种非言语的沟通策略非常有效。它极大地提升了张强在同事间的亲和力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与尊重因此他们非常愿意与张强合作。
一、语言的力量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核心。虽然梅拉宾法则中语言只占7%的比例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真诚与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交流时应该避免虚伪和客套真诚地分享想法和感受。例如当同事完成项目时一句由衷的赞美“你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比简单的“还不错”更能传递出敬意。”
二、声音语调的魅力
声音和语调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情绪和态度。温柔亲切的语调让人感到友好而冷漠生硬的语调则让人疏远。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会采用批评的语调与孩子沟通这可能会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相反如果父母能够温和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提供改正的机会孩子更容易接受并改正。
三、肢体语言的作用
在社交场合中一个自信的站姿一个友好的微笑都能够让人产生好感。
与他人交流时保持眼神交流表示你在认真倾听对方的话;适当地点头表示你认同对方的观点。这些肢体语言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
在职场中自信的握手坚定的眼神能够展现出我们的专业和自信。面试时的良好肢体语言能够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增加求职成功的几率。
因此梅拉宾法则告诉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仅要注重说话的内容更要注重说话的方式和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 结语 –
本文系第一心理主笔团创作一群热爱心理学的年轻人倾力打造希望您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