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时刻的来临,恰逢微信走过八载岁月。对张小龙而言,这个节点恰到好处,此刻正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因此他选择了披露更多有关最初构思和实现的细末之语。微信每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十亿的庞大规模,也使得这一时刻显得尤为引人注目。那个广为人知的口号——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
在的互联网领域中,张小龙的传奇地位无可置疑。他虽然言辞不多,低调,但因为一手打造了微信这一产品,被公认为国内最成功的产品经理之一。他的每一次亮相都备受公众期待。
张小龙强调说,微信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源于其初心未变。这个初心如同内力的驱动,深深根植于他的心灵深处。他认为一个强大的内驱力能够引领人们坚持下去,并克服种种困难。他概括了微信的驱动力主要为两点:其一在于与时俱进,致力于持续打造优秀工具。
“微信的基础,就在于持续优化我们的工具功能。”张小龙提到,“我们必须理解在现今商业环境下,尽管用户可能容忍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体验,如开屏广告等被视作正常现象。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常态。”他指出,“在过去的时代里,我们曾看到过信息过载的困扰,如短信中充斥着垃圾信息。我们作为产品经理,绝不能将不良功能强加给用户。”
他进一步强调了产品经理的职责——创造一个好工具,能够陪伴用户多年的工具。这种工具在用户心中,如同一个长久以来的老朋友。
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他解释说这代表着适应新时代、新用户的需求。在拥有十亿用户的今天,“每天都有声音指出我们的不足,同时也有新的建议希望我们采纳。”张小龙表示,“关键在于我们必须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是因为害怕批评而拒绝改变。”
近期微信7.0版本的用户界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引起部分用户的讨论和吐槽。对此,张小龙认为任何改版都会面临用户的质疑和习惯的挑战。他认为在不断的迭代和尝试中,当发现更好的版本时,就是推出产品的最佳时机。
微信的第二大驱动力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张小龙强调,“一个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平台是短视的、不能长久的。只有当一个平台真正能造福于人时,它才具有生命力。”
当初微信推出公众平台时,其目标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传统商业模式中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让位给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我们要帮助那些能提供优质服务的人找到他们的潜在客户。”张小龙以帮助盲人技师为例说,“他们的公众号就是他们的品牌。”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这个案例在小程序中得以实现。小程序不仅帮助盲人店解决了获客问题,还为盲人技师提供了就业机会。这充分体现了微信最初的设想。
张小龙表示:“微信的创新源自这两个核心驱动力。从专业角度看,这或许是对未来趋势的洞察。但归根结底,原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微信的梦想是什么呢?”张小龙回答道:“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希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从平台层面来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市场环境让创造者们展现价值。”他补充说:“无论你是初创企业还是已成规模的企业,微信都将为你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