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资产结构分析
通过对企业资产结构中的各项资产占比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评价企业经营的自主性、灵活性、收益性及经营风险。
1. 货币资金资产占比方面,8%~15%的货币资金资产占比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强的经营活动灵活性和自主性。过高的货币资金虽然增强了支付能力和降低了财务风险,但可能降低资产的整体收益水平。
2. 流动资产资产占比达到60%左右时,企业能够随时调整经营策略或方向,表现出较强的资产流动性、经营灵活性和自主性。较低的收益能力也意味着流动资产占比过大可能会影响资产的整体收益。
3. 存货资产占比方面,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小于30%),可以让企业保持一定的经营灵活性和自主性。存货的收益性受到存货变现速度的影响,畅销的产成品存货和原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收益能力,但滞销或物理状态不完整的存货可能导致资产收益下降或贬值。
4. 应收账款资产占比同样影响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应收账款需要一定的变现时间,因此灵活性一般。应收账款的存在也可能导致资产贬值或坏账风险。
5. 固定资产占比方面,设备成新率以及固定资产满足未来生产经营的能力是评价未营收益的重要因素。较高的固定资产占比虽然可能增加经营风险,但同时也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二、资产质量评价
企业的资产质量可以通过多项指标来评价,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账龄以及固定资产的成新率等。
1.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越快,企业的资产质量越高。指标值范围通常要求≥10。
2. 应收账款账龄越高,回收成本增加,资产质量下降。合理的账龄结构应是一年以内账龄的应收账款占比较高。
3. 存货周转率越快,说明企业从材料到产品的转换周期越短,资产质量越高。指标值范围通常要求≥12。
4. 存货构成中,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特征。合理的存货结构应确保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之间的平衡。
5. 设备成新率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满足未来生产的能力。较高的设备成新率意味着更好的未营收益能力和更高的资产质量。指标值范围通常要求≥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