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PLC系统调试涉及柜内与柜外图纸的。柜内图纸描绘柜子内部的接线布局,柜外图纸则展示电气柜外部接线情况。调试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1. 图纸设计的合理性,包括元器件的容量等细节需仔细核查。
2. 确保元器件严格依据图纸进行连接,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系统运行异常。
在此过程中,电源检查尤为关键。必须确保:
1. 回路没有短路现象,保证电流畅通无阻。
2. 强弱电分离,避免混合导致设备损坏。特别是PLC电源为24v时,任何接线错误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将220V误接入PLC,可能会导致PLC或拓展模块损毁。
完成电源确认后,可进行送电操作,紧接着测试输入输出点,俗称“打点”。这一环节需逐个测试IO点,包括操作按钮、急停按钮、操作指示灯以及气缸及其限位开关等。建议现场侧与PLC侧协同作业,一人操作一人监控。大型系统应建立测试表以确保测试过程的可追溯性。一旦发现接线错误,应立即处理。
进行到此阶段时,请注意:在测试前请务必备份程序或禁用程序,避免测试导致设备误动作。检查机械结构是否紧固,确保电机类负载得到适当保护,避免因意外导致的。之后,进行手动测试以验证设备运行状况,如测试正反转电机线路、变频器设置及电机优化等。特殊负载如垂直移动负载应由专业人员操作,以确保安全。
完成IO点和负载侧的测试后,进入手动模式下的调试。通过按钮或HMI驱动设备,模拟设备的自动运行状态。手动模式的测试有助于按照人的意愿分解自动模式,方便程序调试。最重要的是测试安全功能,确保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急停、安全光栅等功能正常。
完成手动调试后,进入自动工作调试环节。根据生产工艺测试各种连锁,包括逻辑连锁和安全连锁等。进行多个工作循环以确保系统连续工作的正确性。在PLC系统中,除了逻辑控制还有诸多功能如PID控制等。完成逻辑调试后,可着手调试模拟量、脉冲量控制,并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需要耐心并多次尝试。某些PLC的PID参数可通过自整定获得。
整个调试流程完成后,进入预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配合生产进行特殊测试,如生产节奏、带载情况下的安全功能等。连续生产一段时间后,即可交付使用。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自己的经验:在调试初期,我曾遇到一个因电源接线错误导致的问题。施工单位错误地将大的拉绳开关的220V和24V触点接错,导致数字量输入模板被烧毁。新手特别要注意电源的接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