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职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职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在传统观念中,评职称似乎更多关联于教师、工程师等职业领域,而与农民关系不大。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农民评职称这一举措正逐渐崭露头角。如今,不少地区积极实施,试点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涌现出众多农艺师、畜牧师、农技推广研究员等新鲜称号,其中不乏“田秀才”“土专家”等才华横溢的人才。

为农民评职称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农民由“身份化”向“职业化”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构建人才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融合,更能激发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实现农民职业化管理铺平道路。针对各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独特之处,职业农民所具备的技能也各有特色。应着力增加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供给,涵盖在农业农村一线奋斗的技术能手、农业企业中从事特色产品研发的技术,以及返乡创业就业的大学生、农创客等,共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

在职称认定上,不仅要关注传统的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还要拥抱乡村旅游、电商农业、乡村非遗等新兴产业,全面考察职业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能力,突显其示范引领价值。例如,吉林的实践就值得借鉴,他们为乡村人才量身定制了农经师、工艺师、电商营销师等职称专业,激励更多热爱农业、精通技术、擅长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崭露头角。

要想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除了完善职称认定机制,还需提升这一职业的吸引力,确保职业农民得到应有认可,激发他们投身农业的热情。对此,各地应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对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产品推介、财政扶持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形成贡献与奖励的正向循环,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实惠。

相关部门也要明确职责,加强指导服务,与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作,共同挖掘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涉农学校及培训机构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应实行分类培训,增强培训内容与现实需求的契合度,建立涵盖专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的综合培育模式,帮助职业农民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


职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