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电镀废水及其危害
电镀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一大污染源。这些废水中含有众多重金属离子(如铬、镍、锌、镉等)、酸碱物质以及有机添加剂。若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这些污染物将对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可能威胁到人类的健康。采取科学有效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电镀废水主要包括:
1. 镀前处理废水:涉及酸洗、除油、抛光等工序产生的废水。
2. 镀后漂洗废水:电镀过程中工件表面残留的化学物质经清洗后形成的废水。
3. 废液排放:电镀槽液老化或更换时产生的废液。
这些废水的特性表现为:
1. 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
2. pH值波动大,可能呈强酸性或强碱性。
3. 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如光亮剂、稳定剂等。
二、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简介
电镀废水处理的最终目标是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为达成这一目标,常见的处理工艺有以下几种:
1. 化学沉淀法:通过添加化学剂,使重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实现分离。
2. 离子交换法:利用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将重金属离子转移到树脂上,再通过再生过程进行金属回收。
3. 电解法:通过施加电流,在电极上使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或氢氧化物沉淀。
4. 膜分离技术:如反渗透、纳滤等,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截留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污染物,获得净化水。
5. 生物处理法:依靠微生物或植物的吸附、转化作用,将废水中的重金属固定或转化为无害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