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百果园呼吁不使用脱酸剂

百果园呼吁不使用脱酸剂

自从王鑫开始种植草莓以来,“甜吗”成为了人们最常询问的问题。甜度作为水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已经与水果的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消费者的评价标准还包括个头大小、形状美观等。

从公开资料来看,现在的水果比以往更甜了。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自然条件如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以及种植技术的改进。在国内,热门水果如盒马2024产季的国产蓝莓、湖南怀化的锦和冰糖橙等都有极高的甜度。

这种由消费者和生产端共同驱动的消费审美趋势,已经明显提升了水果产业链的利润。那么,从育种到种植,再到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推动,是如何让今天的水果变得更甜的呢?是否存在科技手段的运用?高甜度水果是如何成为市场主流的?

要理解的是,水果更甜的趋势是由消费者和企业共同推动的。在当前的水果消费市场中,甜度已经成为了大众选拔优质水果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无论是品种、产地还是种植原则,大、甜、美观的水果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做水果生意的企业来说,水果分级出售也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例如,百果园建立了第一个水果分级标准,根据酸甜度、新鲜度、爽脆度、度、口感和安全性等多个维度将水果分为不同的等级,其中招牌级和水果对销量和收入的贡献最高。

追求高甜度的有时天然的甜度会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例如,草莓的成熟度与其口感和保存性之间存在平衡。王鑫表示,在规模化生产中,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有时果商会牺牲一些甜度。

品种的甜度也可能不符合市场化的需求,这时就需要科研技术的介入。例如,日本富士苹果的甜度在20世纪70年代后变得更高,这是由于科研手段的应用以及品种改良的结果。公开资料显示,湖南省园艺研究所通过嫁接繁殖等方式成功培育出锦和冰糖橙这一高糖低酸的新品种。这款橙子精准地踩中了消费者对优质水果的多个标准——个大、甜、美观,符合商业化逻辑,也意味着更高的售价。

关于消费者关心的“甜蜜素”问题,多位学者已经辟谣,指出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剂在水果种植中的应用并不实际。而另一种被提到的“脱酸剂”或“增甜剂”,实际上在种植过程中并不广泛使用,且其成分和使用方法也存在争议。更重要的是,一些来路不明的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对于甜度的追求带有生理性因素。商家对这一点加以利用,推出更甜的食品以赚取更多利润。高甜食物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关注。营养师顾中一指出,判断水果是否对健康有影响,不能仅看口感,而应关注其升糖指数(GI值)。他也强调,除非大量食用,一般量的水果不会对血糖产生太大影响。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水果越来越甜与糖尿病患者增加有直接关系。


百果园呼吁不使用脱酸剂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