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稠而不粘的增稠剂

稠而不粘的增稠剂

近期关于增稠剂的讨论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从家长发现的乳饮料凝固现象,到粥店熬粥时的添加剂曝光,都让人们感到担忧。其实,增稠剂并非新鲜事物,很多饮料和食物在制作过程中都会使用。

对于人来说,对于粘性的食物有一种本能喜爱。从节日食品到日常小吃,粘性食物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即使原本不粘稠的食物,人们也愿意通过添加增稠剂来使其变得更加粘稠。增稠剂和凝胶剂实质上是一类东西的不同形式,大部分能凝胶的东西都可以用于增稠。

明胶、淀粉、银耳多糖等常用的增稠剂,在水中形成粘稠溶液的原理是因为它们是大分子的亲水物质。在温度低时,这些大分子倾向于互相靠近,形成网兜一样的状态,水分子被网在大分子的网络中,形成不同柔软程度的凝胶。这种凝胶的化学成分和溶胶完全一样,不会额外产生有害物质。

黄原胶是多个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胶质。在食品中添加黄原胶,除了能延缓消化速度外,并未发现其他明显危害。实际上,即使在外国食品中,也经常能在冰淇淋、布丁甚至沙拉酱等调味酱里发现它的身影。在我国,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关于粥店使用的增稠剂,确实存在法规的真空地带。为了保持粥的粘稠状态,一些粥店会使用黄原胶等增稠剂。我推测,所谓的“粥宝”添加剂中,除了黄原胶,可能还包含其他促进淀粉亲水性的物质。

对于这种情况,应当将餐饮业的添加剂使用纳入管理,同时餐饮业者应该明确告知消费者添加了哪些添加剂。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不必过于恐慌粥锅里的增稠剂,因为它们的安全性较高。吃东西时,明明白白地吃最重要。要知道外面的粥不可能像家里那样现熬现喝,所以也别指望它的品质完全一致。至于罐头装的各种粥是否有添加剂,直接查看配料表就知道了。


稠而不粘的增稠剂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