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对于教师考试来说,通常会在客观题方面出现,涉及识记和理解两种题型。今天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深入解读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心理发展的本质,并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这些工具包括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尤其是语言符号系统。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在活动中不断发展的,是各种活动和社会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个主要表现:
1.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例如孩子从被动选择玩具到主动挑选。
2. 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比如知识和经验的增长使孩子能更深入地理解事物。
3.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和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每个人因经历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心理机能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儿童在与交往过程中掌握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三、内化学说
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源于社会交互作用对文化工具的使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内化和心理转换的过程。在内化的过程中,语言发展中的自我中心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维果斯基与皮亚杰的理论有所不同,他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四、教育和发展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意味着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为儿童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例题: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