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这一基地采用“拟社会化”管理模式,集结了精神科医生、中医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特岗教师、护士和社工等多学科团队。他们共同开展社交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实践基地体验等一系列全方位项目。这些举措旨在帮助患者从完全依赖的生活模式逐步过渡到独立自理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从病人角色转变为拥有社会功能的正常人。
在职业技能训练开始前,宁夏社会福利院会对每位精神障碍患者的自身情况和现实需求进行专业评估,因人而异制定训练计划。这样做有助于患者在职业情境和社会环境中控制症状、稳定病情,提高社会功能,重新融入社会。福利院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公益性岗位,通过支持性就业,为精神障碍患者拓宽社会融入渠道。
宁夏社会福利院副院长茹立君表示:“职业技能训练对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基地每周会3至5次职业技能康复训练,涵盖半成品加工、手工制作、花卉养护、餐具清洁、美容缝纫、商品销售等13个项目。”除此之外,还开设了非洲鼓、书法、原生艺术、泥塑、烘焙等主题治疗室,以提升患者的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民康超市”项目。在这个以住院康复患者为主导的超市中,模拟了超市职场环境与规范。通过一系列评估、指导、训练和实践,患者们掌握销售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和技能,学会理货、销售、收银、记账等能力。这不仅改善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提升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出院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