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飒飒细雨轻洒,
芙蓉塘外响起了微妙的雷鸣。
袅袅由金蟾之锁开启,
井水荡漾,丝线牵引玉虎旋转。
犹如韩掾少年映入贾氏帘后,
宓妃情留魏王才,传世之佳话。
悸动的啊,不要与花共辉,
深藏的情感,一点相思成灰烬。
据传,1959年书局出版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元女史陈婉俊的补作。
"飒"字音同"撒",源自《说文》,意为风声。如宋玉《风赋》所述,风飒然而至。
"金蟾"象征着古人用蟾来装饰锁具的寓意。
"玉虎"象征井上的装饰或是提水用的。而丝则是井索,关联井中工作。
"贾氏"的典故讲述了一位美貌女子隔帘对英俊男子心生情愫的故事。
"宓妃"则出自《洛神赋》,讲述了宓妃与魏王之间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风声微动,细雨洒落,芙蓉塘外雷声微妙。
这般的自然之声,让人难以入眠,心中涌起万千思绪。
金蟾之锁似乎也难锁住内心的情感,玉虎牵引着思绪仿佛可以深入井底。
是否曾有一个身影让我如此牵挂?她如金蟾之锁,深入我心。
每当我将思绪深藏,她却如玉虎之丝牵引着我不断回味。
此何尝不像那贾氏窥帘对韩掾少年心生情愫?
又或如宓妃留枕魏王才,那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
当与花争发时,何不转移情感以解脱困扰?
情感如荷花盛开般不可抑制,但也不能任其肆意蔓延。
一点点的相思如香燃烧般逐渐消耗。
诗的首联借自然之声暗喻失覚之夜,同时也为尾联埋下伏笔。
颔联通过比喻手法展现了被情感所困的内心世界,为尾联议论增添要素。
颈联运用两个典故来阐述转移情感的方法,是摆脱萌动痛苦之策。
尾联以荷花定律比喻情感的增长,以燃烧的香比喻情感的消耗。
写此诗之前,诗人曾多次因萌动而苦思不解。终有今日之解法,遂赋诗以记之。
此诗所揭示的情感与解脱之道是普罗大众所共有的经历与智慧。
我的解释以律诗的起承转合为架构进行阐述。
我虽才疏学浅,但见古人诗篇光芒四射却常被埋没。故斗胆解读,以期不负古人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