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我们常常会感到疲惫、无力和心情低落。当身体发出这样的信号时,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身体的“能量账户”已经见底,需要充电和休息。虽然休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效果却因人而异。
差异的原因除了个质外,还与我们的“充电方式”有关——是选择“快充”还是“慢充”,是“充电成功”还是“无效充电”。同样,我们的“耗电模式”也影响着能量的消耗速度。
那么,如何从“我觉得身心疲惫”的状态中走出来,达到“我感觉棒极了”的境界呢?下面详细说说。
休息方式一:睡眠
说到快速恢复精力,睡眠永远是首选。但睡眠不足或过度都会加重疲惫感,甚至引发各种疾病。值得注意的是,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重要。
每个人的睡眠需求有所不同,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睡足8小时。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很多,例如在固定的时间起床有助于调整生物钟,睡前泡个热水澡则能放松身心。
如果出现睡眠不足导致的疲劳累积,即所谓的“睡眠负债”,需要及时修复。判断自己是否“睡眠负债”,可以通过节假日与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对比来得知。而修复“睡眠债务”的有计划的多睡一些,以及在工作间隙打个盹儿,都是有效的方法。
休息方式二:运动
运动不仅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还能带来心情的愉悦和大脑的充能。运动后的大脑会多种参与情绪调节的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等,让人感到轻松快乐。运动还能促进大脑脑源性神营养因子,对保护细胞、促进突触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即使没有太多空闲时间,尝试一些微运动也能缓解疲劳。比如60秒的摇摆身体,可以放松僵硬的关节、缓解紧绷的肌肉和促进血液循环。再比如起身接水喝一口,既能短暂休息又能补充水分。
休息方式三:户外与自然光
户外活动和接受自然光是解决多种问题的一剂良方。自然光不仅能降低近视和疾病风险、减轻眼睛疲劳,还能调整生物钟和心情。如果平时很忙,周末是户外活动、补足日照的好时机。
即便是室内工作,也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时间到窗边站一站,接受一下自然光。
休息方式四:饮食
饮食对于缓解疲劳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高糖高碳水的饮食方式不仅不能缓解疲劳,还会造成慢性疲劳。相反,应该认准咪唑二肽这种能帮你对抗疲劳的成分。
候鸟在迁徙过程中能够长时间持续飞行不休息,正是因为它们体内含有大量的咪唑二肽。这种最强的抗疲劳成分在人类和某些动物中广泛分布,通过饮食补充咪唑二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精准抗疲劳的效果。
在我们的日常膳食中,鸡胸肉是咪唑二肽含量最高的食材。当你感到疲惫时,鸡胸肉排、风肉条、鸡肉肠等都是缓解疲劳、快速恢复的最佳选择。
有效的休息是避免疲劳累积的关键。通过自我照顾、调整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预防疲劳的产生和积累,保持身心健康、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