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自平衡法桩基静载试验

自平衡法桩基静载试验

本文通过某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桩基检测案例,详细阐述了采用自平衡法进行的桩基检测流程。通过整理分析试验检测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力与位移曲线图,实现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准确判断。自平衡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时间长、现场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

关键词: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自平衡法;

在公路桥梁工程中,桩基检测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其中,静载荷试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锚和堆载法。这些方法存在现场施工不便、检测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发达区域,传统的静载荷试验法面临诸多挑战。桩基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它能在缩短检测工期的节省检测费用,并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某高速公路的桥梁工程涉及长达11.88米的灌注桩,地下水丰富,共1,102根桩。根据要求,需对其中59根桩进行静载检测。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桩基自平衡法进行检测。

自平衡法的原理是:在桩身自平衡点处放置加载箱,通过地面上的油管对其施加荷载,导致桩体内发生加载力。随着加载压力的增加,加载箱会对上下两段桩产生作用,使桩身处于自平衡状态。通过对油管压力以及加载箱上下推动的位移进行计算,并绘制力与位移曲线,从而求得桩基的极限承载力。

检测流程如下:设计检测方案→安装荷载箱及油管、护管、位移杆等→施工工程桩→安装试验检测装备→逐级加载并观察位移→加载停止→逐级卸荷并观察位移→整理并分析试验所得数据。

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安装荷载箱时,要确保荷载箱附近的混凝土充填密实;控制混凝土浇灌速度,避免钢筋笼上浮;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后才能进行检测。

本次试验中,判断加载终止的标准包括:数据已达到设计荷载值、某级荷载施加后位移值达到上一级荷载时相应位移值的两倍、桩端沉降量累积约40mm等。

经过对各级荷载作用下受检桩的相应位移和累积位移数据的整理分析,并据此绘制力与位移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以得出结论:基桩累计上移和下移的数值均在标准允许范围内,各分级加载条件下基桩保持稳定状况。

本次公路工程中长11.88米、桩径800毫米的钻孔灌注桩检测结果符合要求。与传统的基桩检测技术相比,自平衡法具有许多优势,如试验装置简单、环保安全、占用空间少等。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检测方案,并注意选取自平衡点的准确性、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安全可靠等优点。也要考虑技术缺陷和误差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自平衡法桩基静载试验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