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详细谈谈经典的软件测试流程——V模型,并解析各个阶段的测试职责与产出物。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大家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需求阶段
在需求阶段,测试组长需要指定测试人员对需求进行深入理解和评审。这一阶段的测试产出主要为需求问题列表,对于发现的产品或开发问题需要在语雀项目上汇总记录或在项目钉钉群中。测试组长还需给出整体测试计划,包括人力需求、总测试周期、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策略以及线上验证策略等内容。
二、测试设计阶段(按需)
在测试设计阶段,模块测试负责人需要给出模块业务流程图和业务理解(或测试架构做测试设计),并在概设会议上讲解。这一阶段的测试产出主要为测试设计,目的是确保开发和测试人员对模块的理解保持一致。
三、编码阶段
在编码阶段,测试人员需要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提供冒烟测试用例,以及专门的接口用例和性能用例。测试产出包括用例编写计划、冒烟测试所需的详细测试用例等。测试人员还需每日同步测试情况,主要是风险同步和用例编写计划进展。
四、冒烟测试
在冒烟测试阶段,测试人员需要提供冒烟用例给开发自测,并验证测试结果。冒烟测试必须100%通过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测试产出为提测报告并钉钉群通知。
五、集成测试
在集成测试阶段,测试人员需执行用例、提交Bug、回归Bug、做测试总结、编写测试报告、进行Bug分析等。这一阶段的原则是每日每人执行用例至少30个以上,提交有效Bug至少3个以上。Bug的提交需要遵守规范,紧急及以上的Bug需要当天修复。测试产出包括集成测试计划、复杂难度大模块的测试方法、测试总结、功能测试报告等。
六、验收测试(UAT)
在验收测试阶段,测试人员需协助产品进行验收,复现、验证、关闭Bug。这一阶段的测试产出包括新增需求的功能清单和验收Bug分析等。要求UAT稳定性连续跑7天无问题。
七、线上阶段
在软件上线后的一段时间内,指定测试人员需线上问题,包括复现、验证、关闭等。还需要进行线上bug分析和自动化线上稳定监控。上线后还需持续验证一段时间的功能,如定时跑批后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等。
八、追责机制(试运行)
为了提升整体模块质量,需要实施追责机制。测试人员的追责方式主要基于漏测Bug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程度进行绩效评定。开发人员的追责方式则主要依据冒烟测试被打回次数、Bug被reopen次数、Bug修复时间等进行评定。还有千行代码Bug率作为参考。
九、软件生命周期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