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礼现场,身着传统嫁衣的新娘满面笑容,接受亲友的祝福;假日街头,年轻人身穿各式国风服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几年,国潮风吹遍大地,以传统服饰为代表的新中式美学备受追捧,私人服装定制行业也因此迎来了春天。从藏于居民楼中的裁缝店,到文化创意园的工作室,彰显个性的定装日益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私人定制,穿出自己的美”
在本土博主郑艳彬的儿时记忆中,母亲会在裁缝店选购布料,让裁缝现场量身制作。几天后,如约取衣,这便是私人定装的雏形。
随着成衣品牌的不断涌现,许多裁缝店逐渐消失。“新中式”的兴起,让郑艳彬发现了新。“在直播间选购一块喜爱的布料,寻找老裁缝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制作,就能拥有一件独一无二且合身的服装。”对于微胖的郑艳彬来说,量身定制不仅能实现心中的时尚追求,也让她更加自信。
西湖百货的“旗袍奶奶”李珍霞,在网络上小有名气。她的柜台虽然只有几平方米,但总是被慕名而来的客人挤得水泄不通。李珍霞告诉记者,她的客户群正在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定装。
与印象中昂贵的私人定制不同,李珍霞的服装定价十分亲民,甚至可以说和街头小贩无异。“只需100多元,就能制作一件简单的改良旗袍。”这样的价格让更多人能够承担得起,也让她的订单源源不断。
量体裁衣重新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随着“新中式”的流行,不仅传统的裁缝店重新受到关注,新式的私人定装工作室也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位于勺园里文创园的“木南衣局”内,各种礼服、旗袍、连衣裙等依次排列,花卉、水墨画点缀其中。主理人艺楠在这个国庆假期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
定制过程是怎样的呢?艺楠介绍,首先会与客户沟通款式和面料选择,现场进行身体测量。一段时间之后,会请客户试穿初步制作的坯衣,最终确定尺寸和版型后,才开始用选定的布料进行裁剪制作。“没有特殊工艺的话,高级定制的工期通常为一个月。”艺楠表示,虽然定装的制作周期较长,但人们的接受程度正在提高。为了满足“一人一衣”的需求,他们推出了更多年轻化、日常化的新中式品类,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现在的服装定制和几十年前的裁缝店最大的不同在于:极致的体验感。像“若樸裳坊”的主理人林伟华这样的中式服装设计师,制作服装的思路就像中医把脉开方,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他强调:“我是拿服装来交朋友的。”林伟华的工作室更像是一个生活空间,与客户的合作始于闲聊,深入了解对方的外在形象、内核精神、工作属性等元素,从而设计出最适配客户内心和气质的服饰。一个独立设计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具备的文化修养要比过去的裁缝多得多。
越盛越需要保持定力
面对定装行业的发展前景,林伟华持肯定态度:“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这是一个好事。”生意人多、手艺人少的痛点也不容忽视。完成一件定装需要设计师、打版师、裁剪工、车工等的紧作。从业多年的谢师傅在怡丰布匹市场经营着一家裁缝店,他坦言,尽管国潮风起,定装迎来新的春天,但好手艺的传承却面临困境。
闽江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殷薇指出,福建的服装产业链尚不完善,在面料供应、传统手艺人方面存在缺口。学院正在努力培养新人,设置完整的课程群,对接更多传统手工艺人的授课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