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靓宝们:
最近有没有看过什么特别的电影?或许你们已经听说了【IP电影】这个概念,如果没有,那就与时代的潮流有些脱轨了。
IP这个词在电影界到底有多火热?只需浏览一下最近的影评就能感受到这个词的高频出现。最早引起我对“电影IP”关注的是《鱼》的上映,即便在零IP的情况下,它依然能突破多部IP电影的重围,斩获31亿票房,继续高歌猛进。周星驰因此创造了电影界的最牛IP。
那么,究竟什么是IP呢?提到IP,我首先想到的是“IP地址”。但在深入了解后,发现此IP非彼IP,它指的是“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IP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网络小说、话剧,或是某个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个名字、短语,就能够被称作IP影视作品。
例如,《芈月传》和《花千骨》都是典型的IP影视作品。说到底,这其实是人发明的、除了WC外的又一个连外国人都可能不熟悉的简写概念。尽管如此,这个自创的词在却火热无比,炙手可热,大有燎原之势。
以最近的贺岁档为例,少了好莱坞大片的入侵,IP电影几乎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如《寻龙诀》借助《鬼吹灯》小说的强大IP,在春节前先声夺人,席卷16亿票房。而像《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影片也强IP继续深挖。
在好莱坞,一些受观众欢迎的电影作品也会衍生出系列电影,其中的故事内容和关键角色即可称之为IP。围绕这些经典IP产生的商业价值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反复开发。比如他们的《星球大战》和《队长》,而像某些作品虽属此列但在质量和影响力方面与前两者仍有差距。
至于“知识财产”的翻译选择,并非我在英语方面有所局限。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知识财产”都有潜力被开发成电影项目。很多人对于IP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识财产”这一层面,但实际上真正有潜力的IP更多的是指那些能够激发观众共鸣、产生商业价值的元素或形象。因此我更倾向于使用这一表述而非“产权”。
现在看IP影视作品盛行,并不意味着有IP就比无IP更好。正如星爷所说:“当然不是!” 《鱼》的成功除了影片本身的制作外,很大程度上源于观众对于周星驰这个名字的认可。影片背后的创作者才是真正的核心。而市场上对IP影视作品的炒作也反映了国产剧创作题材的匮乏和寻求突破的心理。尽管网络上的网络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源泉,但最终能否成功并没有定数。《盗墓笔记》和《九层妖塔》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