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年之韵,喜庆盈盈
又是一年龙年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翩然而至。诸如“龙行龘龘”、“前程朤朡”、“生活䲜䲜”、“财运㵘㵘”等词句,在新春的祝福中频繁出现,成为了今年的流行语。这些话语中还夹杂着几个生僻的异体字,它们的身影在人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见到的动物。“神龙见首不见尾”便是其最好的写照。与龙相关的成语,几乎都是寓意美好的词语。似乎人们对龙年的期待,远超过其他年份。今年这些异体字的盛行,便足以说明一二。
龙,作为文明的起源和图腾,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早期的龙,以蚌壳、鹅卵石等为载体,形成了龙形物,也有刻画在陶器表面的龙与其他动物图形。如在牛梁河发现的龙形蚌饰,源山文化的早期,比著名的玉猪龙出现的时间还要早。
龙的形态,是由九种不同的动物特征组合而成。尽管最早的龙与猪有着密切的联系,但龙的形象却不断演变,呈现在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器物上。祭祀用的鼎上,常以饕餮纹为主,展现出一种威严的美。其中一件三足用龙形物支撑的鼎,盖子是一只可爱的盘绣球的狮子,虽然不是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但其优美的器型和精湛的工艺,使得龙与狮子的威猛与可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瓷器上的龙更是美轮美奂。以扬州双博馆的镇馆之宝青花梅瓶为例,瓶上的飞龙仿佛即将翱翔至九天之上。另一件宣德青花碗,龙的形体顺着碗的形状盘旋,形态弯曲蜿蜒,是明代瓷器的精品。
龙可以出现在器物的任何一个位置,无论是执壶、石雕砚台还是其他生活用品,龙的形象总是巧妙地融入其中。一件执壶的设计独具匠心,龙头直达壶盖里,龙身被做成执手,整件物品的设计巧妙且造型独特。
在传统文化中,龙纹通常与皇室相关联,象征着威严和权力。在一次展览中,竟然出现了两件带有龙纹的妇女用品青铜镜。其中一件装饰有十二生肖中的龙,而另一件更为特别,龙嘴叼着一枚圆球,龙身占满整个铜镜背面,包浆华贵夺目,品相极佳。
扬州双博馆的“龙汇古今”展览,展品均为该馆的馆藏。一个市级博物馆的单纯龙文物展,却展现出恢弘大气的气势。
与此今年的国博也推出了一款文创产品——《国博日历》。每一季度都有与龙相关的文物作为主题。这些龙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镌刻在器物上,有的作为配饰独立存在。其材质之丰富更是超乎想象。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九子都可以算作是广义上的龙。今年虽然人们感觉年味不如从前,情人节的鲜花销售也大不如前,但在经历三年后的一年多里,我们正处于怎样的时期?是“亢龙有悔”还是“潜龙勿用”?希望这个龙年能够如人们所愿,“见龙在田”,步步高升,“飞龙在天”,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