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老师有话说
孩子踏入初中后,成为了邻居大姐心中的一块石头。她经常无奈地说:“我的儿子写作业到半夜,但成绩始终垫底。”这样的困扰,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升初后都会遇到。眼看着孩子似乎很努力,但成绩却不见提升,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厌学的情绪。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李玫瑾教授给出了答案:优秀的孩子,不过是把习惯当成了呼吸。当孩子养成以下八个习惯时,想要不优秀都难。作为家长,不妨花几分钟时间来了解一下。
习惯一:规律的时间管理
乔布斯每天凌晨四点准时起床开始工作。你知道吗?这并不是他的天赋,而是他刻进骨子里的时间习惯。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成绩的突破就不再是难事。
习惯二:以规矩为伴
蒙台梭利曾说:“孩子的手,是智慧的工具。”规矩如同骑自行车,摔过才能记得如何平衡。双胞胎的例子也告诉我们,从小让孩子参与家务,如叠被子、摆餐具等,有助于他们建立规矩感。
习惯三:情绪的安放
李玫瑾教授说:“给孩子准备个发泄球,比讲道理管用。”教育心理学实验也显示,给孩子情绪释放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安心面对学习。
习惯四:从失败中寻找机遇
马斯克在造火箭时失败了32次,但他认为每一次失败都离成功更近一步。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失败,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这就是逆袭的开始。
习惯五:反思的力量
达芬奇喜欢做笔记,他通过反思不断进步。对孩子来说,会提问、会反思的习惯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习惯六:坚持的毅力
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坚持写4000字。聪明的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持续的毅力,因为学习的自信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习惯七:责任重于泰山
扎克伯格总穿灰T恤,他选择越少,责任越清晰。家长可以培养孩子这样的习惯,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
习惯八:感恩的心
稻盛和夫每天都会说“南无和谢谢……”这样的习惯他保持了60年。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因为这样的孩子会更加优秀、更加懂得珍惜。
写在最后: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培养习惯并不是给孩子上枷锁,而是送给他们一盒永远吃不完的巧克力。当孩子拥有了这盒巧克力,就能在学习中不断找到惊喜。周老师从事教育学专业,致力于家庭教育,希望能帮助家长和学生一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