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海上升起明亮的月亮,远方的亲人共享此刻。”圆月映照夜空,彼时的大唐宰相张九龄望月怀远,挥笔写下这意境深远的千古佳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张九龄离世的三百多年后,又到了中秋之夜,苏轼因长时间未与弟弟团聚而举杯邀月,发出了世间最真挚的祈愿。
“如何知晓千里之外,不遇雨兼风?”同样是面对明月,比张九龄早出生28年的唐朝宰相李峤,却为这轮明月弹奏出别样的曲调。
虽然理想,但现实总是骨感。张九龄和苏轼的愿望虽好,却不一定能实现,而李峤所描述的风雨,正是现实的写照。
“我心中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不缺。”七百多年后,明朝的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给出了一个深邃的答案。既然人生总难两全,何不从心出发,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光明呢?
不因外物喜怒,不因己悲欢离合,心若光明,何惧人生忧伤?做自己的太阳和明月,即使在暗夜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光明。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这首蕴含哲理的《中秋》。
去年中秋云层密布后终现晴空,今年中秋却始终阴沉不见月。百年难遇的中秋美景,更显得白发的我们时光荏苒。但在我心中,那轮光明的圆月千古长存,永不残缺。山河大地都被它的光辉所拥抱,这样的快乐,不必只在中秋节才能体会。
简译:
去年中秋云翳遮月,然最终月出云散。今年中秋则阴雨连绵。人生百年,能赏中秋圆月几何?更别提白发渐多的我们了。但我心内的明月始终明亮,千年如一日般完整无缺。在这片光明的照耀下,山川大地都散发着清辉。我们不必只在中秋节才能感受到这份赏心的快乐。
赏析:
此诗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为引子,阐述了心地光明的重要性。前两句描述了去年和今年中秋天气的不同,揭示了大自然的不可预知性。而后两句则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良辰美景的不易长存。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光明和宁静,就能抵御外界的干扰和变化。
“吾心自有光明月”,这句诗表达了内心的光明和宁静是我们在面对人生挑战时的最佳武器。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光明和坚定,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无惧任何挑战和困难。“山河大地拥清辉”,这句诗则表达了内心的光明和宁静不仅能让我们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还能感染和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和环境。
写在后面:
当月圆之时,明月高悬夜空之中。即使是云雾缭绕,也难以遮蔽它的光芒。王阳明先生所言“乌云遮不住太阳”,正体现了即使面临困境和挑战也能保持内心的光明和坚定。这样的心境如同那青天明月般永远清晰明亮。王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其思想深邃、成就卓越令人敬仰。他的生活经历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他总能以坚定的内心和智慧去面对并克服它们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人生。
在王阳明先生的思想中,“知行合一”是他的核心观点之一他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知识付诸于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领悟。他也以这种思想去实践平定了叛乱立下了卓越的政绩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即使在临终之际他也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遗言展现了他一生的坚定和坦然。
“我心中自有光明月”,让我们带着这样一颗明亮澄澈的心前行这一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在王阳明先生的思想指引下我们应当追求内心的光明和宁静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