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舞蹈动作是专业舞者必备的技能。舞者对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与其专业基础、反应能力以及后天训练密切相关。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努力来培养的。那么,这种能力是如何通过训练逐渐形成并提高的呢?
一、习惯意识与习惯无意识的培养
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舞者会形成一种习惯意识与习惯无意识。这种心理艺术定势会预先决定后续活动的趋势,成为舞者表演时的重要支撑。
二、理解舞蹈动作的逻辑关系
基础舞蹈动作是构成完整舞蹈的基石。舞蹈被誉为流动的艺术,其中包一套内在的联系。在记忆舞蹈动作时,舞者不仅要记住具体的动作,还要理解这些动作如何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动势。例如,在古典舞中,“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的动势规律是需要舞者理解和掌握的。
三、运用形象记忆法
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进行的记忆。在舞蹈动作的记忆过程中,视觉和听觉起着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舞者需要通过把握动作造型和动作节奏的准确性来进行记忆。
四、建立肌肉记忆
的肌有记忆功能。当一个动作被重复多次后,肌肉会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建立起肌肉记忆。在学习新动作时,摆出正确的动作造型不仅是为了找到合适的舞姿形态,也是为了形成肌肉记忆,使动作从有意识过渡到无意识。
经验
1. 了解所学舞蹈种类的基本语汇有助于把握舞姿动作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2. 在学习动作时,建议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记忆,先掌握步伐,再学习身形,直至手势和眼神的运用。
3. 在记忆动作时,要注意舞姿造型与节奏节拍的协调性。
4. 当接触新的舞姿时,可以在镜子前长时间摆出动作造型,调整姿态直至动作定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