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杨绛镜中人的中心思想

杨绛镜中人的中心思想

我屋中置有三面镜,一面镜最为赞誉我,一面镜则显得我格外刻薄,还有一面则是最为真实。

镜中倒影,犹如情人眼中的理想人选。

谁不钟爱自己?谁又不将自己视作最知心的伴侣?谁又不宠溺自己、谅解自己?当一个人自照于镜时,无需过分沉溺于“自恋”,通常镜中的自己,往往比情人眼中的更为真实。情人的目光或许是盲目的,而自己的目光也常是自欺欺人。我们照镜子,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貌吗?

我屋里的镜子各有特色,光线不同,所映照出的容颜也有所差异。那面称赞我的镜子让我知道,或许在某些时刻,如“灯下看”时,我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这并非我的真实面貌。那面苛责的镜子告诉我,我或许并不如自己认为的那么丑,只是光线不佳才显得如此。而我最信赖的镜子,反映出的才是真正的我。

习惯成自然。如果我的脸稍有歪斜,天天照镜子,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有时我也会照那面称赞我的镜子以自我安慰,也会照那面苛责的镜子以注意自我修饰。我自认为对自我有足够的了解,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何以见得?这需要实例来证明。

曾经我雇佣了一个老仆人,姓郭。她外貌奇特,梭子脸型中间宽两头窄,高颧骨小尖鼻子,一双因肿胀而显眼的眼睛。她的皮肤刚脱去痂痕,呈现出色。她的嘴唇厚实而红润。初次见她时,我几乎被她的外貌吓到。

郭妈有她的规矩和习惯。虽然偷窃是不被允许的,但买菜时的些许油水却是惯例。她在家庭中拥有一定的权力地位。虽然我不擅长理财,常常被她多报账目也不曾察觉。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她要求加薪并时常给我脸色看。如果我不在意这些小事的话,她就会通过摔碗砸碟来表达不满。

郭妈的审美眼光却非常挑剔,无法容忍任何不顺眼的事物。一次她评价一位夫人的外貌时竟然拿自己做对比令人惊讶。她形容对方“一双烂桃眼、两块高颧骨个小鼻子、一双小脚走路扭搭扭搭”。

我家附近没有合适的理发店所以我和郭妈都自己动手理发。然而我发现她竟和我做了相同的发型用相同的发式理发用品她全都知道也不请专业理发师我也无法排斥和内疚就这样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地接受了这个现象但我发现了另外一件事使我很困惑

她除了有一技之长外其他并无特殊之处但她在我家做了许多年家务并获得了我的信任她的缝纫技术非常好能够剪裁衣服和做衣服等但她并不肯为我剪裁因为这超出了她的职责范围但我们家庭事务通常就是她在打理后来她的病情成为了一种赖以为我们提供的家务而疏远的关系时双方有段情绪微妙的沟通交集是长久感情后的补偿一种善意换得的假意没有纯粹没有磨合唯有浅淡的家庭联系是她变温暖宽厚得刚好仿佛对方变了人生却又落在了事情上面家庭对于我这个女子虽只有时间很长的也并无家庭这种浪漫的形式可我理解这也是长久夫妻与亲密伴之间最终真正珍贵而平静的相处之道

奇怪的是每次看到郭妈对着镜子梳妆时我都会看到她的“镜中人”。她的身材不错虽然是小脚但在某些男人的眼里却有着别样的魅力。她的眼泡不显得肿胀了脸也不再麻了嘴唇也不那么厚了梭子脸也变得平正了。这让我对“镜中人”和“意中人”的相似与不同有了更深的思考。

郭妈自以为美但她的美只是相对而言的她的自负和我的自负不过是“百步”与“五十步”的不同罢了而已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人们如何通过镜子展现自己以及如何欺骗自己我也看到了“意中人”和“镜中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比他的外表更难捉摸。大致上一个人怎样自负就会怎样表现自己也会怎样相信自己别人眼中的他其实就是他表现出来的自己他在欺骗自己的同时也充分地表现了自己这个自己就像是“不镜于水而镜于人”一样别人眼中的他才是最真实的他吗?

延伸阅读:

《文学出版社谈》

《杨绛先生的“骑士缘”》

《真正的杨绛语录》等书籍值得一读杨绛先生是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她的


杨绛镜中人的中心思想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