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阅读了《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其中所蕴含的点滴思考如涓涓细流,不断地涌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书中所展现的,是一部关于西方近代道德的画卷,因文化差异的缘故,对于深受文化熏陶的我而言,作者狄更斯想要传达的观念确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依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深邃的领悟。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的主角大卫,他的童年经历堪称曲折。在未出生时就失去了父亲,经历了短暂的安详时光后,母亲的再婚带来了一个残酷的继父。他遭受了继父的各种折磨,母亲离世后更是沦为童工。他最终选择了逃离,投奔至姨婆的庇护下,这才开启了他相对正常的人生。大卫曾就读于两所学校,第一所学校因继父的选择而校长,腐蚀人心;而第二所学校则由姨婆引荐,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暖。这使我不禁联想到当前社会的教育产业化问题,它如何加剧社会的不公,以及分层的日益严重。
在婚姻的描绘上,大卫经历了两次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虽然美丽但过于幼稚,缺乏智慧,使他们的婚姻之路充满挑战。而第二任妻子则聪明稳重,温柔成熟,成为了大卫的知心伴侣。狄更斯在作品中直接表达了他对婚姻的看法:“夫妻之间最大的分歧莫过于志趣不合。”这为当今人们在选择伴侣时提供了合理的指导:应当让学识而非生理上的因素成为主导。
书中对于金钱观念的描写也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无论是大卫一家还是书中描述的其他家庭,都深受金钱的腐蚀。当前的,虽然已经相当程度地西化,享受了技术进步带来的诸多好处,但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个人的冲击。人心变得浮躁,许多人将自尊建立在财富的多寡之上,从而产生了许多悲剧。那么,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是否能够重建心灵家园,比如回归古典哲学,成为一个亟待我们思考的问题。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所展现的道德、教育问题、婚姻观念以及金钱观念等议题,都让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和领悟。虽然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我对作者的一些观念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也正是我从中学到更多、更深的思考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