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梦似幻,世事犹如流水无情。古人曾言:“亲朋或有悲喜,他人亦已变迁。”岁月催人成长,经历让人领悟无数道理,原来许多都是时光的悄然流转。
回想起多年前,友人曾携手共渡难关,亲戚家的欢庆也曾陪伴其中。面对情感的纠葛,总是宁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他人。那时,坚信人心换人心,真诚相待。然而未曾料到,有些缘分终究是错付,善意往往被人辜负。也许只是一场自作多情的空欢喜。
随着时间的流转,逐渐明白金钱虽好但并非万能,同时也看清了人性的真实面目。正所谓,世间万物皆需有度,过度则为灾。金钱能够解决急难之事,但也能滋生怨恨。无论亲疏远近,借钱一次是情分与信任,再借则可能变成理所应当的索取。借钱之道,点到为止,守护原则就是守住口袋,更是守住人心。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小时候总关注谁家办喜事、寿宴,想着不能断了人情、面子不能丢。然而到七十岁后,渐渐明白频繁送礼攀亲不过是消耗与期望的无尽循环。经过几次交往便能看清楚一切,那些红本子、邀请函只是人情世故的表象。过于频繁的接触反而可能减少真心,增加算计。人生短暂,给彼此留一份体面比什么都重要。
谈及深情厚意,深处无怨无尤,浓时却让人泪流满面。回首一生,无数次对他人有求必应,为亲人、朋友、外人一再付出,但真正被记住的却寥寥无几。多次付出后,情感可能变成软肋,甚至被习惯性利用。从心疼到心累,从慷慨到冷淡,是对自己的释放。真心被利用久了也会变得冷漠。
七十岁后,人情淡薄如纸,岁月厚重如山。有了阅历自然有了分寸感,也学会了保护自己。保重身体、守护晚年小窝,享受清茶与老友的陪伴,比逢场作戏的人情往来更为珍贵。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犹如荷叶与露珠,相互映照又彼此独立。不借二次钱是为了及时止损,不随三次礼是为了回归自我,不给四次情是为了珍惜生命。任何感情都需要把握分寸,过度忍让只会让自己在反复伤害中疲惫不堪。
人生的暮年方明白:世界虽大但内心安宁才是归宿。与其周全所有人不如善待自己和至亲。美丽的风景无人共赏也显得寂寥,深厚的关系没有真心早已疏远。浅交浅谈、看破不说破才是真正的智慧。当学会收敛锋芒、保护内心的柔软时,生活的美好比世间所有繁华更显得宝贵。
岁月悠悠,唯愿老去时能保持从容和内心安宁。不贪不欠、不负自己,不怨不恨、不亏心。在剩余的人生时光里,把时间留给值得的人,将余情安放在静好的时光里,这便是人生的圆满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