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和谐家庭之声”关注我们吧!
《朱柏庐家训》是清代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朱柏庐的杰作,也被称为《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虽然只有六百多字,但却以独特的视角深刻阐释了家庭管理的智慧。从古至今,此书备受士大夫的尊重,被誉为“治家之宝典”,它所包含的诸多内容都是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
一、节俭持家
“每餐一粥,需思其来之不易。一丝一缕,要知其制造之艰辛。以质朴为美,瓦器胜过金玉。”
无论是粗茶淡饭还是山珍海味,都应思考其背后农夫的辛勤耕耘;即使是微小的布匹,也需珍惜其背后的制造艰辛。在日常饮食餐具上,只要实用且干净就足够了。质朴无华的瓦罐、碗盘,价值超越了价格昂贵、却不实用的金银器皿。
勤俭节约,历来被视为的优秀传统。无论是个人修行,还是治理家庭、,都需要这种品质。这些箴言言简意赅,却深刻易记,已经成为了流传千古的智慧。
二、品行端正
“生活中要注重节俭朴素;教育子女要因材施教,合乎义理。不贪图意外之财,不贪杯中之物。”
为人处世应保持质朴和节俭;教育子女要遵循适当的方法和义理。不应贪图侥幸之财,饮酒要有度。与小商贩交易时,应体谅他们的辛劳,不应斤斤计较;对于生活贫困的亲戚或邻居,应给予温和的关怀和帮助。诚实正直、崇尚道德和正义,是家庭教育中的基本准则。
三、和谐相处
“若家中人和谐相处,虽食物有时短缺,但仍有快乐气氛。是应尽之责,即使身无分文也心满意足。”
一家人若能和谐相处、安顺生活,即使三餐不济也能感受到幸福快乐;当税收等义务完成时,即使身无余财也心安理得。这份重视亲情、轻视金钱和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态度,是家庭教育中值得传承的美德。
四、学识修养
“即使子孙资质愚钝,也要引导他们读书学习。”“读书应以学习圣贤为目标,为官应以服务百姓为心。”
无论子孙资质如何,都应引导他们接受教育。更应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圣贤的思想。然而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习圣贤之道,则应将心思放在和身上。将学识修养与、百姓相联系,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朱柏庐(1627-16),是清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的故事后自号柏庐。他在乡间教授学生时以程、朱理学为根本同时倡导实践并积极行知合一理念。他用心精抄多本教材用于教学他的著作包括《删补易经蒙引》等众多作品其中《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其书流传广泛至今为历代士大夫所推崇)
本文来源于子夜星的整理与分享。
希望上述回答符合您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