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豆读后感600字

2025-04-1512:17:35百科知识0

本地有一种独特的手工艺活动,那就是在黄豆尚未成熟之际,细心地剥下青豆米。这看似简单的活计,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对手部关节的负担也颇重。这却吸引了许多无暇他事的人们,每当青豆送至,总会引来人群的争相抢夺。

大家将抢回来的青豆脱去外壳,小车的司机会定时来收集青豆粒。每市斤的青豆粒,手工费只有一元。虽然价格不高,但如果一个人勤奋努力,一天也能剥出二三十斤的青豆粒。

参与这项手工艺活动的大多是陪伴孩子读书的母亲、没有退休金的老人以及无业或丧失工作能力的人。我的母亲也曾尝试过这项工作,但因为对关节的伤害,我们之后便不再让她继续。在我的日常交往中,我也遇到了许多这样的人,她们或三五成群地一起剥豆,或在家中闲暇时便动手。

由于青豆的数量有限而参与者众多,要想每天都能剥到豆子并非易事。这需要人们相互配合,有人负责上车搬运,有人负责在车下接应,还需要有人负责观察抢夺到手的机会。如果单打独斗,往往难以抢到豆子。

有一天我前往城中村为一位客户送货时,看到一位陪伴孩子读书的大姐坐在门边织毛衣,而门栏内有几位大姐正在一起剥豆子。一位经过的熟识老妇人问起织毛衣的大姐今天是否抢到了豆子。

大姐提高声音回答:“我并不是缺吃少穿,去争抢的样子好像没见过世面一样,这种事情我不会做!做人嘛,要有骨气!”

老妇人回应说:“我也不去抢了,原来一斤是一块二毛钱,现在因为抢的人多了一斤只给一块钱。”

其中一位正在剥豆的大姐插话道:“别编排我们,你抢不到是因为你没本事,我们可是既不偷也不抢,你何必这样贬低我们!”

织毛衣的大姐则淡淡地说:“我又没有说你,你自己倒急急忙忙地解释。”

老妇人见状赶紧缓和气氛:“这活儿确实挣不了多少钱,大家不要因为这件事伤了和气。如果不是为了陪孩子上学,我们也不会住在一起。”

织毛衣的大姐没有再多说什么,站起身回到自己的租屋内关上了房门。而那些正在剥豆的大姐们则低声交谈着,偶尔发出几声欢笑。

这不禁让人思考:苦难真的能使人变得善良吗?或许并不尽然。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当你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思想与他们所经历的苦难相匹配。”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的行动和言语诠释着生活的真谛。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