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图,如涉及侵权,请自行删除。
在周六的午后,我窗前,沉浸在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世界里,这时儿子打来了视频电话,与我分享他的心声。
儿子察觉到我这段时间情绪有些压抑,容易抱怨和发火。每次通话,似乎都在重复讲述老王的酒后行为,话题单一而乏味。
听着外面的车流声和人群的喧嚣,这热闹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热闹与繁华。
这种熟悉的感觉是为何而来呢?
回想起母亲在世时,每当父亲醉酒发疯,母亲总是忍不住向我抱怨。那时的我,每每听到相似的陈词滥调,都感到极其不耐烦。
我在那时的态度充满了不耐烦,而母亲却始终显得十分无助。那种日子仿佛无法继续下去的绝望感油然而生。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害怕接母亲的电话,担心工作一天后还要再听她啰嗦一两个小时,再加上安抚的时间,让我感到疲惫不堪。
我曾建议母亲与父亲离婚,并提议由我安排他们去民政局办理手续。老家有两处院子,我可以为他们分配好,让他们各自生活,不再互相干扰。
当我又一次对儿子大声诉说老王的酒后缠人行为时,儿子却说:“你们离婚吧。”他的提议让我陷入了沉思。他甚至提议请几天假回家协助我们办理手续。
我陷入了沉思。过去,我曾试图调解母亲与父亲的矛盾,但画面在脑海中迅速闪过时,我仿佛被一股强烈的火焰灼烧了一下,不禁在炎热的夏天打了个寒战。
尽管母亲和父亲至死都没有离婚,但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却产生了相互的理解和惺惺相惜的情感。
我记得曾经带母亲从上海看病后回到常州小妹家。那时父亲每天早上遛弯后都会记得给母亲买些水果回来。几天后我们离开时,母亲还有些不舍地希望他能多住几天。
当母亲病重在上海治疗时,她无法回家。她每天给父亲打电话询问何时能回家。当我告诉父亲母亲的病情可能无法治愈时,他在电话里哭得撕心裂肺。
或许这就是他们的相处模式——虽然时常争吵但从未真正分开过。这样的日子虽然充满了矛盾和争吵但仍然要继续向前走。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陷入了母亲的过去困境之中。我也开始怀疑自己对老王的态度和对待方式是否正确。
我对老王的种种不满——嫌他事情多、喝醉酒折磨人、心眼小、不会过日子等等——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非常疲惫。
我们的关系日渐紧张。儿子的话犹如当头棒喝,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在重复母亲的过去。
是的,我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与老王的关系了。
我不想再陷入与母亲的轮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