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方的稻米为主食的地域来说,面的种类或许不如北方那么丰富多样。几乎每一个南方省份都有其独特的一碗面,代表着当地的饮食文化。在广阔的省港澳地区,有一种面食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那就是云吞面。
广东的云吞面与众不同,它并非简单的面和菜的组合。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两种面食,形成了独特的口感。尽管这两种面食并非广东的原产,但它们在广东相互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美味。当人们听到“云吞”这个词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清楚具体是何物。但一旦看到图片或实物,便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北方的“馄饨”。在流传过程中,因各地的特色和文化差异,它在外观和内容上有所变化,如四川的“抄手”,湖北的“包面”,福建的“扁食”。
云吞面的制作并不简单,一碗上好的云吞面需满足三个条件。面条必须是竹升面。制作时只使用面粉和鸡蛋,不添加一滴水,用竹升(竹竿)搅拌、成面皮,再切成细如银丝的面条,称为“全蛋银丝细面”。云吞的面皮要制作得极其薄,如同纸片一般。肉馅则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粒,加入其他原料如鲜虾段和蛋黄搅拌至粘稠。汤的熬制也是一门艺术。使用大地鱼干、猪骨和瑶柱(干贝)长时间熬煮,再加入虾子,制作出清淡而鲜香的汤料。
广州的云吞面相传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当时,一位来自湖南的厨师在双门底(现北京路)开设了“三楚面馆”,开始制作并销售云吞面。最初的云吞面做法相对简单,主要是水面皮、大肉馅和白水汤。虽然卖相并不十分精致,但因其经济实惠,很快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流行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人在食材和制作工艺上不断精进,用料越来越考究,制作也越来越精细,逐渐形成了今天口味丰富多变的云吞面。原本是一种街头小吃,主要是为了方便寻常百姓快速享用,如今已逐渐变成了一种精细的工艺,登上了大雅之堂。在品尝云吞面时,先喝上一口冒着热气的汤,感受那独特的鲜香,再细细品味面条和云吞,真是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