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糗糒篇
古文中提及的糗糒,实为干粮之古称。徐大惧中所提及的糗糒,与牛脯一同呈现,展现了古人旅途中的食粮。干粮还有糇(hóu)、糈等词汇。而表示干肉的词汇有脯、腊、脩等。至于粥,古人称之为糜、饘等,稀粥则为鬻、酏。值得注意的是,古文中脩与修二字常有混用。脩因其长条形状,常指长条的干肉。束脩则特指入学拜师时的礼物,亦用以形容私塾老师的报酬。
二、闬闳篇
文中提到的闬闳一词,是指古时居民居住之地的门户。闬与闳皆有门之意,但并非指一户人家的门,而是指整个居民区的门。此词中,闬闳即指代一户人家的。与此相似的还有闾阎,亦是指里巷的门,常借指里巷或民间。古文中,里、闾阎与闬闳等词汇常相互搭配,如闾里、里闬等,皆是指居民区或民间的意思。
三、函丈篇
函丈一词源于礼记中的礼仪规定。若非宴饮之客,而是前来讨论学问的客人,主人会为其铺设坐席,席与席之间的距离为一丈远。这是因为讲学时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肢体语言。函丈最初指讲学者与听讲者之间的距离,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老师的敬称。在《聊斋志异》中,共笔砚一词常用来表示同学之意。
四、葑菲篇
葑菲二字在诗经现过,指的是两种可食用的植物。后来,葑菲用于女子自谦之词,表示虽有缺点但仍有所可取之处。在文中,舍妹与君有缘,愿无弃葑菲,即表达了我妹妹虽有小缺点,但希望与君结缘,不要嫌弃她的意思。
五、饔飧篇
饔飧二字皆指熟食。其中,饔指早饭,飧指晚饭。文中提到因大案而贫困至饔飧不给的情况,即因重大的导致的贫困使得晚饭都无法供应。
六、婴篇
婴字在古文中有多重含义。作为名词时,它指的是妇女所戴的贝制项链。作为动词时,它有戴、系、环绕、缠绕、遭受等含义。例如,婴城自守意为环城布置兵力以自守;婴疾则意为疾病缠身;婴天谴则意味着遭受天谴。
这些内容对古文中提到的特定词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希望能帮助理解古文中的词汇含义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