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炉e4是什么故障_小松鼠壁挂炉显示e4怎么处理

2025-02-0904:34:27综合百科5

去年春日,一位鸟类学博士在参与观鸟活动时,亲眼见证了一个鸟类与浣熊间的独特互动:一只山雀小心翼翼地靠近了浣熊身旁,悄然地薅(拔)了一嘴浣熊的毛发。令人惊讶的是,被拔毛的浣熊毫无反应,山雀则继续进行拔毛活动,直到它觉得满意为止。

鸟类公然拔取浣熊的毛发,而浣熊却浑然不觉——这一幕由Richard Converse记录并上传至YouTube。

这位鸟类学博士正是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亨利·波洛克博士。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画面,他深感震撼且困惑。过往科学家的观念中,鸟类收集的毛发大多源于死去的动物或动物掉落的毛发。他们未曾想到的是,鸟类的“娴熟”的技能——直接上嘴薅毛。

波洛克博士决定将鸟类的这种薅毛行为作为一项研究课题。

目睹这一幕后,波洛克博士开始深入搜索科学文献,希望能够找到关于鸟类薅毛行为的“证”。

在文献记录中,仅存有11起鸟类从哺乳动物身上拔毛的案例。其中,美洲凤头山雀尤为突出,有6次记录显示它从旱獭、红松鼠乃至人类等动物身上拔毛。另外3次则是食蜜鸟从考拉或人类身上拔毛的记录。剩下的两次,一次是红翅椋鸟从山羚身上拔毛,另一次则是短嘴鸦从家牛身上拔毛。

波洛克博士进一步探索了等视频网站,发现了更多关于鸟类偷毛的记录,这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狗儿们毛茸茸的毛发成为了鸟类的目标,熟睡的狗狗甚至感觉不到自己的屁股几乎被薅秃了。

一些细心的铲屎官发现后,甚至会特意收集掉落的狗毛送给小鸟——这一场景被danielkersten记录并上传至。

灵活的猫猫在树枝上休息时,也难逃被鸟儿啄食屁股毛的命运。

波洛克与研究团队为这种行为起了一个新名词——“kleptotrichy”,由希腊词根组合而成,klepto-代表偷窃,trich-代表毛发,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行为。

他们的统计发现,在所有视频中,93%的“犯嫌疑鸟”是美洲凤头山雀,它们主要从狗狗或人类等动物身上拔毛;而剩下的7%则是由山雀科的其他鸟类完成。

为何山雀科鸟类如此热衷于这一行为呢?纽约州立大学的生态学教授·巴尔达萨雷并不感到惊讶。他认为这个家族的鸟类大胆、善于探索且聪明,很可能会有此类举动。

波洛克与巴尔达萨雷都猜测,鸟类拔取毛发可能是为了给保暖。在早春时节,天气仍然相当寒冷,山雀们筑巢时保持温暖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的网站,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了山雀的筑巢材料。他们发现,在有记录的51种山雀中,44种鸟类的巢穴都使用了毛发作为筑巢材料;而其余7种不使用毛发的山雀则生活在气候温暖的地区。热带地区的记录显示使用毛发筑巢的物种较少,且没有鸟类公然拔毛的记录。这些都表明拔毛行为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

虽然高纬度地区更为频繁地发生拔毛行为,但研究者也发现温带气候地区也存在一些拔毛行为。这表明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科学家们猜想,鸟类可能将哺乳动物的毛发作为一种防御手段。毛发中散发的气味可能足以迷惑和吓跑潜在的捕食者或寄生虫。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显然毛发对鸟类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除了毛发外,鸟类显然还有其他的“猎物”。

例如一只海鸥大摇大摆地走进便利店抢走了一包薯片——这样的场景也被记录在了News Alert频道的YouTube视频上。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