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猕猴桃的种植过程中,果农们的管理疏忽可能会导致果树出现营养元素缺乏的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树体异常。
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一种由于缺素引起的果树疾病——"大脖子"病,专业上称之为藤肿病。
01 藤肿病概述
猕猴桃藤肿病是猕猴桃树的一种常见缺素症状。当果树的主侧蔓突然并出现畸形时,这往往是藤肿病的表征。
主蔓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功能受损,导致果树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引发猕猴桃藤肿病。
尽管藤肿病并非常见,但其出现往往标志着果园土壤环境已经遭受了。
02 发病条件
树体和土壤缺硼是主要诱因。当猕猴桃枝梢的硼含量低于10毫克/千克,土壤中的速效硼含量低于0.2毫克/千克时,就有可能发生藤肿病。
这种病多发生在轻沙质土壤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过量使用石灰会降低土壤中含硼化合物的可溶性,从而诱发缺硼。
03 症状诊断
猕猴桃藤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部分植株的主蔓在地面1米以上的高度处显著,形成上粗下细的情况。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肿大部分常以皮孔突起的形式出现,部分皮孔还会裂开,裂口呈棱形,长度约在1至3厘米之间。在部分皮下,形成层可能出现褐色的坏死现象。
04 危害症状
猕猴桃的主、侧蔓中段藤蔓可能出现突然的畸形现象,皮色发黄,甚至出现粗皮、裂皮等情况。严重的时候,裂皮下的形成层会开始褐变坏死,散发出一种发酵般的臭味。
05 防治措施
1. 花期喷硼
每年花期时期,对猕猴桃树进行1至2次的喷硼处理,硼砂液的浓度宜控制在0.2%。
2. 土壤施硼
每隔两年左右,在萌芽至新梢抽生期(大约4至5月间),对根际土壤进行施用硼肥。每667平方米的土地上施用0.5至1千克的硼砂,以提升土壤速效硼含量至0.3至0.5毫克/千克。
3. 合理施肥
适量增施磷肥和农家肥,利用磷硼互补的原理,保持土壤高磷(速效磷含量40至120毫克/千克)和中硼(速效硼含量0.3至0.5毫克/千克)的比例。
4. 处理伤流期后的猕猴桃
在猕猴桃的伤流期过后,对出现肿胀的蔓进行修剪处理。具体操作是在肿胀处沿任意一侧面用薄刀片从上到下打一个交叉(长约5至6厘米,宽约3至4厘米),深度需达到木质部。
虽然现有技术能够通过叶面喷硼和土壤施硼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但对于已经出现藤肿病的树体治疗尚无有效手段,往往导致树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