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初伏热如火,三伏更胜一筹”,时光荏苒,转眼7月15日便将迎来三伏天。在这期间,小暑与大暑相互辉映,所谓“伏”,即是阴气受制于阳气,潜藏于地底之下,也象征着天气难耐,宜静不宜动。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潮湿的时期,人们对此颇为关注,因为长时间的酷热确实让人难以忍受。三伏天的时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今年的三伏天何时开始?又将持续多久呢?
具体安排如下:初伏从2024年7月15日持续至7月24日,共十天;中伏从7月25日持续至8月13日,共计二十天;末伏则从8月14日持续至8月23日,也是十天。由此可见,今年的三伏天依旧是“超长待机”,长达四十天之久,相较于去年稍显晚到,这也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将延续一段时间。
明年三伏将回归正常。
经过近十年的持续观察,自2015年至2024年,三伏天一直持续四十天已成常态。然而值得欣喜的是,明年三伏天将不再是漫长的四十天,而是回归到正常的三十天。从2025年7月20日的初伏到8月19日的末伏,相信明年的夏天会相对好过一些。
今年或将迎来最热纪录
不知大家是否感到今年夏日的炎热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现今虽未入三伏天,全国多地温度已攀升至四十多度,一旦入伏,高温更甚。科学家预测今年将会超越去年,成为史上最热的年份之一。
据伯克利地球研究所的科学家Zeke Hausfather所言:“目前估计来看,今年可能以较大可能(约95%)击败去年,成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记录全球地表温度以来最热的年份。”
今年是“大包伏”
关于每年三伏天的热度问题,古人的智慧早已给出答案。民间有言:“小包伏凉飕飕,大包伏热如火燎。”这里提到的“秋包”指的是立秋后进入末伏的时期。如果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是末伏首日,则称为“大包伏”。由于今年立秋于8月7日而末伏紧随其后的8月14日到来,说明今年的三伏天末段将异常炎热。
防暑祛邪需注意
三伏天气炎热和潮湿相结合的环境容易导致各种病痛及“病根”产生。为了健康度夏,应该避免贪食生冷及过多冷饮的使用以预防感冒及肠胃问题出现。保持合理饮食及膳食均衡对预防疾病尤为重要。
切勿轻信盲目进补
同时遵循“冬病夏治”的理念时需注意应到正规医院根据个质进行科学调理避免误用方法导致反效果。
防暑与健康并重
在炎热的夏季里除了注意防暑降温外还要注重身体健康的维护避免因过度贪凉而造成身体不适。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