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刷屏热议,相面测试隐私浮现
社交平台兴起面相测试服务,竟成代理招募新渠道?
用户上传照片后系统再次提醒确认身份
付费解锁更详细的事业运程报告
近日,网络上掀起一阵面相测试的热潮。许多用户发现,可以通过扫码上传个人照片进行面相测试,并且该服务被宣称“非常准确”。对于这种测试,不仅需要获取用户的息,还要用户上传个人照片,使得一些网友担忧自己的人脸信息是否会对人脸识别支付等应用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在经过北京青年报记者的深入调查后发现,进行面相测试的小程序不仅需要获取用户的息(如昵称、头像等),还设置了多个收费环节。记者发现,即便是同一张照片在不同的设备上测试,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更令人惊讶的是,该服务不仅提供面相测试,还进一步推出了“招代理”的举措。
面相测试的双重标准
记者在体验过程中发现,完成面相测试后,系统会提供一份详细的报告,包括五官评分及详细介绍等。但想要获得更深入的信息,如鼻相解读,则需额外支付2元。还有“事业运程报告”和“情感运程报告”两个选项,分别需要支付19.8元。数据显示,“事业运程报告”已有大量用户购买。
高风险下的商业扩张
除了基础的面相测试服务外,该平台还推出了更为高端的“资深大师在线私人看相”服务,并标价299元一次。该平台还在积极招募推广渠道代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公众号提供的面相测试链接最终都导向了同一个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由杭州算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当记者联系到该公司推广经理薛先生时,他表示公司已招募到许多代理推广该服务。他强调该服务“变现能力好”,并称代理会有自己的后台小程序可以查看付费用户信息。
专家警示信息安全重要性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用户应高度警惕需要上传照片的应用程序。他强调,生物信息的不仅仅是隐私问题,更是网络安全问题。用户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生物信息安全。
他进一步解释道:“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和开发者来说,他们的安全防护水平以及数据保护能力仍待提升。因此用户必须小心保护自己的生物信息如指纹、视网虹膜和人脸识别等关键信息。”
360信息安全部移动安全团队负责人周烨也提醒道: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存在信息的风险,因此用户在选择应用时应更加谨慎。
与法规的声音
对于以上问题,中网络与信息研究会副秘书长周辉建议应加强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提高对相关应用的了解。同时他也建议应用方应增加风险提示说明并加强自身数据保护措施。
我们应认识到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和生物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