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答案,新民的记者在上海市的街头巷尾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用各自的上海话发音念出了“哪吒”,有的读作“na zu”,有的念成“nu za”,还有的读作“ne zu”,每个人的发音都独具特色。
关于“哪吒”的上海话发音,我们特别请教了沪上著名的语言专家、《上海话大词典》的主编钱乃荣教授。钱教授为我们揭示了标准上海话的发音:“哪吒”应该读作“no zo”。
钱教授进一步解释,上海话的发音是沿袭了中古时期的音韵。在那个时代,没有现代的拼音字母,字的注音是通过反切方法记录的。反切的前字代表声母,后字则代表韵母和声调,两者拼合起来就构成了字的发音。
以“哪吒”二字为例,对于“哪”字,其反切为“奴可切”。在老上海话中,“奴”读nu,“可”读ko,两者相拼即成“哪”字的上海话读音no。而对于“叱”字,其反切为“陟驾切”。在上海话中,所有以“驾”字作为韵母的字都读o韵,如“榨菜”的“榨”、“欺诈”的“诈”等。“叱”字的声母部分,由于上海话翘舌音读作平舌音zi,因此“叱”在上海话中读作zo。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不仅仅带火了票房,也带火了对相关文化元素的探讨。其中,“哪吒”一词的方言表达方式成为了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市民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个词的发音。虽然每个人的发音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方言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钱乃荣教授的解答为公众解开了谜团。他指出,“哪吒”的正确上海话发音为“no zo”,并详细解释了上海话的音韵来源及反切方法的应用。
这样的文化探讨不仅丰富了公众的业余生活,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方言文化的认识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