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听我为你朗诵《子虚赋》全文,带你领略古代文学的辉煌与魅力

子虚乌有,汉武信之。

昔者,楚人子虚,游于齐,王使子虚使于赵。赵王与子虚饮酒,饮酣,子虚起舞,赵王为之色授魂亡,不能自禁。于是乃罢酒出,问曰:“今日何为乐哉?”子虚因称赵王曰:“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列五都,建大业,亲天下士,求贤并举,而子阳(指赵王)独不得也。”

赵王曰:“先生所为文,何类也?”子虚对曰:“唯如鬼神之事,适似吾乡门外之中小之具耳。”王曰:“先生试为我著之乎?”子虚奉璧而奏,王再拜稽首而谢之曰:“吾闻先生之辩,犹吾祖也,吾谨奉璧而献焉。”

于是,子虚因复命,尽忠言事,以陈主上之失。其辞云:“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千里之驹,足蹑景风,志存燕、秦,慕诸侯之豪侠,争一朝之胜,而相矜夸,是故太公诛华士,而管仲诛王子比干,岂徒然哉!

今子虚言楚人有七十二君,连称成汤、文王、武王,荣名配三皇,而侈言独报,非所谓知言之士也。且夫‘成汤、文王、武王’,乃三千岁之前,尚难明纪;言楚人有七十二君,岂不愈远乎?又非所谓知论者也。

今夫全寿富贵之人,避祸就福,贪利忘义,念居安思危,所以长有天下者,不可不鉴也。夫贤主必自知谋臣策士,其所任用者皆国士也。

今子虚所言,皆世俗浅陋之语也,非圣哲所记也。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美,美恶不妄说人。’若子虚之言,是直妄称其过者也。

且夫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是以圣人俭其身而勎其心,忍嗜欲而节饮食,所以为政也。

故《诗》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以绥四方。’谓如是而已矣。今子虚言楚人有七十二君,其始未可详云。

夫言楚王之车驾仪仗,所乘马者,一日行万里,二年所历之地,不知其几千里。

夫千家之城,万家之邑,而各有数吏卒数十人以自守,得人之难,不亦难乎?

且夫楚国之食,贵在稻米鱼鳖,菽麦蚌蛤之属,每岁收采者,固已不少矣。

然而方今之种树畜长,则百围之木,轮囷巨口,积载相望而后及于郡国县邑,盖田农之本也。

夫往时之陈物,岂有万匹哉?

今子虚言楚越之地,有陶朱之民五十万,显于南荒,服珍味,间宝器,无市贾之难,而财货弗来得也。

夫楚越之物,未尝不珍羞滋味也,百尝一脍,千品一类,前失后得,犹恨不足也。

故周鼎重黎,夏后皋陶之器,反为不祥。

夫以子虚之言,犹如此也。

且夫楚灵王之披被,细要轻暖,冬日作皮衣,夏日衣纨素,食厌粱肉,死之日,悬舆揭帐,流汗,中庶子之谏也。

夫楚灵王之骄淫侈靡,与豫樟同耳。

夫韩昭侯之性急疾,易,喜憎激触,殊至,与人交者,随地变化而不可知也。

夫卫灵公之时,穷兵极武,逞强斗狠,以相凌夺,而齐桓公为之霸。

夫吴王夫差起师临晋,与晋平公战于黄池之上,吴军大败,越王勾践遂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夫二国相攻,各用力焉。

夫楚灵王既死,楚王国大治,四境之内莫不宾服。

当此之时,朝于庙堂之上者,皆楚王宗族子孙也。

夫楚王之宗室亲属,前后相袭不绝者数百年。

夫凡国之亡也,未有不从群臣之乱而兴也。

夫楚王之乱,非专在子虚也。

夫子虚言楚王之乱,乃其君臣父子相与道达于太平之时也。

夫楚王之乱,由子虚言而始也。

夫言楚王之乱者,皆失其本已。

且夫楚灵王之弃先君之法也,胡不察乎?

夫先君之令,所以持国制治也。

今子虚言楚王之弃而好奸轨兮,其此谓邪?

夫弃而好奸轨者,可亡也。

夫善者,塞民情而出奇巧。

夫出奇巧者,以拂百姓之情而害民利。

夫民情者,化之本也。

故绝民情则施实无所生矣。

今子虚言楚王之弃而好奸轨兮,此其意以为孰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