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公式大集合
一、分数和小数
1. 分数的加减法:
– 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 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 同分母分数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减。
2. 小数的加减法:
–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相加或相减;
–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相乘或相除。
3. 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
– 先进行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小数的加减法;
– 先进行分数的乘除法,再进行小数的乘除法。
4. 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
– 先进行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小数的加减法;
– 先进行分数的乘除法,再进行小数的乘除法。
5. 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
– 先进行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小数的加减法;
– 先进行分数的乘除法,再进行小数的乘除法。
6. 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
– 先进行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小数的加减法;
– 先进行分数的乘除法,再进行小数的乘除法。
7. 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
– 先进行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小数的加减法;
– 先进行分数的乘除法,再进行小数的乘除法。
8. 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
– 先进行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小数的加减法;
– 先进行分数的乘除法,再进行小数的乘除法。
9. 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
– 先进行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小数的加减法;
– 先进行分数的乘除法,再进行小数的乘除法。
10. 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
– 先进行分数的加减法,再进行小数的加减法;
– 先进行分数的乘除法,再进行小数的乘除法。
二、四则运算
1. 加法:
– 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两个负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 减法:
– 两数相减,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减;
– 异号两数相减,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两个负数相减,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乘法:
– 两数相乘,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 异号两数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乘以较小的绝对值;
– 两个负数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乘以较小的绝对值。
4. 除法:
– 两数相除,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除;
– 异号两数相除,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除以较小的绝对值;
– 两个负数相除,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除以较小的绝对值。
5. 四则混合运算:
– 先乘除后加减;
–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内的;
– 有小括号时先算小括号内的;
– 有中括号时先算中括号内的;
– 有大括号时先算大括号内的。
三、几何图形
1. 长方形:
– 长+宽=周长(C=2×(a+b));
– 长×宽=面积(S=ab)。
2. 正方形:
– 边长=周长÷4(C=4×a);
– 边长×边长=面积(S=a×a)。
3. 三角形:
–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任意两边之积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积小于第三边)。
4. 平行四边形:
– 对边相等(邻边之和=对边);
– 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相交于一点)。
5. 梯形:
– 上底+下底>高(任意两边之和大于高);
– 上底×下底<高(任意两边之积小于高)。
6. 圆:
– 直径=半径×2(D=2r);
– 周长=2π×半径(C=2πr);
– 面积=π×半径²(S=πr²)。
7. 圆柱:
– 底面周长=侧面积(C=π×半径×高);
– 底面面积=π×半径²(S=πr²)。
8. 圆锥:
– 底面周长=侧面积(C=π×半径×高);
– 底面面积=π×半径²(S=πr²)。
9. 球:
– 直径=半径×2(D=2r);
– 周长=4π×半径(C=4πr);
– 面积=π×半径²(S=πr²)。
10. 正方体:
– 棱长=边长(a=b=c=d);
– 表面积=6×棱长²(S=6a²)。
11. 长方体:
– 长+宽+高=周长(C=2×(a+b+c));
– 长×宽×高=体积(V=abc)。
12. 圆柱体:
– 体积=底面积×高(V=Sh);
–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
13. 球体:
– 体积=4/3π×半径³(V=4/3πr³);
– 表面积=4π×半径²(S=4πr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