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质(Bone Tissue):
– 骨主要由矿物质(主要是钙盐)和有机基质(胶原蛋白和蛋白质)组成。
– 矿物质在骨头中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这是一种结晶状的磷酸钙盐,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强度。
– 骨中的有机基质提供了骨的柔韧性和可塑性,使得骨头能够适应各种运动和压力。
2. 骨膜(Periosteum):
– 骨膜在骨头表面,由成纤维细胞、血管和组成。
– 骨膜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营养和支持,同时帮助骨头生长和修复损伤。
3. 腔(Bone marrow cavity):
– 腔位于骨头中心,是一个充满的小腔室。
– 是一种特殊的造血,负责产生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 还参与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4. 骨小梁(Bone trabeculae):
– 骨小梁是构成骨头的基本单元,它们是细小的骨纤维束,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
– 骨小梁的排列方向决定了骨头的力学性能,如抗压性和抗折性。
5. 骨化中心(Osteogenic centers):
– 骨化中心是骨骼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原始骨,通常在胚胎时期出现。
–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化中心逐渐被成熟的骨所替代。
6. 骨骺(Epiphyseal and Osteochondral regions):
– 骨骺是骨头两端的软骨区域,用于生长和发育。
– 骨骺与腔相连,允许骨头的生长。
– 骨骺还可以发生骨折或骨裂,导致关节错位。
7. 骨膜下骨(Subperiosteal bone):
– 骨膜下骨位于骨膜下方,与腔相邻。
– 骨膜下骨的厚度和密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影响骨头的整体强度。
8. 骨皮质(Cortical bone):
– 骨皮质是骨头外层的硬化部分,主要由骨密质组成。
– 骨皮质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相对较薄,容易发生骨折。
9. 骨松质(Trabecular bone):
– 骨松质是骨头内部的蜂窝状结构,主要由骨小梁组成。
– 骨松质具有较高的抗压缩强度,但抗拉强度较低,容易发生骨折。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骨头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通过手段来治疗骨折和其他骨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