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的大地上,东北这片黑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热情好客的人们他们就像家里的狗狗一样,不问缘由,不问目的,只要你是客人,就会给你最真诚的温暖和照顾这种热情不是装出来的,不是表演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本能的今天啊,我就想从六个方面,跟大家好好聊聊东北老铁这种狗狗似的热情好客,看看这种文化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它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动和思考
一、东北人的热情从何而来?文化基因与地理环境的双重塑造
说起东北人的热情,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咱们得从根儿上扒一扒,才能明白为啥东北老铁们会这么热情好客
首先啊,这跟东北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你想想,东北那地方,在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满清入关,到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再到后来的抗日战争和战争,还有抗美援朝,哪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能跟东北扯上关系这么多年的战乱和,让东北人养成了特别坚韧、特别团结的性格你想啊,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大家要是不互相帮助,那早就被淘汰了所以啊,互相扶持、热情好客就成了东北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我有个朋友,他老家的祖辈就是从山东闯关东过去的他跟我说,他们家族的祖训就是”有客来,如同亲”,不管多忙多累,只要有人敲门,都得热情招待这种观念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东北人的文化基因就像狗狗对主人一样,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走进了这个家门,就是自家人
其次啊,东北的地理环境也特别影响人的性格你知道东北多大吗它占了陆地面积的1/9这么大的地方,人烟相对稀少,尤其是过去交通不发达的时候你想想,一个人从山里走到山外,走了几天几夜,累不累饿不饿碰上个愿意搭把手的人不容易啊这就逼着东北人必须得热情好客,不然你怎么能活下来呢
有个人类学家叫克利福德·格尔茨,他在研究东南亚文化时提出了”文化是意会体系”的理论咱们东北人的热情好客,其实就是一种”意会文化”,不需要明说,大家就知道该怎么对待客人就像狗狗不需要主人教它怎么摇尾巴,它天生就知道见到熟人要热情一样
我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前几年冬天,我开车去长白山旅游,结果半路上车坏了当时天寒地冻的,我冻得瑟瑟发抖正着急呢,突然看到前面有个小房子,我赶紧跑过去敲门开门的是个老大爷,一看我这情况,二话不说就把车拖到他家修修好了还非要拉我到他家吃饭,非让我住一晚我跟他不认识啊,他干嘛这么好心后来我才知道,老大爷说:”天这么冷,遇到个难处的人,不帮一把说不过去”你看,这就是东北人的本性
二、狗狗似的热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细节见真章
东北老铁的热情好客,不是空口说白话,它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那些细节之处,最能打动人心咱们不妨掰开揉碎了,看看这种热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啊,就是那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迎接仪式我第一次去东北,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坐火车到哈尔滨站,刚下车就被一阵寒风吹得直哆嗦这时候,我表舅从远处跑过来,一把把我搂在怀里,说:”小崽子,来啦冻坏了吧我给你准备的热乎水在车里呢”当时我就觉得,这表舅跟我没见过面似的,比亲爹还亲后来我才知道,在东北,这种热情的迎接是常态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萍水相逢的客人,都会得到这样的待遇
有个研究显示,东北人在接待客人时,会表现出特别明显的肢体语言他们喜欢拍拍你的肩膀,搂搂你的腰,甚至有时候会把你按在炕上,让你感受地道的东北热情这种肢体接触,在南方可能让人觉得不自在,但在东北,这是表达友好的方式就像狗狗见到主人,会摇尾巴、蹭腿一样,是一种本能的亲近
其次啊,就是那种”宁可自己受穷,也要让客人吃饱”的慷慨我有个在东北做生意的同学,他跟我说,每次有客人来,不管多忙多累,他都得准备最丰盛的饭菜他说:”在东北,待客就是待自己,招待不好,心里过意不去”有一次,我跟他去一个县城吃饭,他认识那儿的所有餐馆老板,硬是拉着我吃了五家不同的特色菜,还不让我掏钱他说:”在东北,能让你吃饱吃好,是我的荣幸”
心理学家戴安娜·巴恩斯在研究人类亲社会行为时发现,东北人的这种慷慨行为,跟他们的集体文化有关在东北,人们更看重集体荣誉和人际关系,而不是个人利益所以啊,在客人面前,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让对方感到舒适这种精神,跟狗狗对主人的忠诚和奉献非常相似
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前几年冬天,我到东北一个县城旅游,看到街上有个流浪狗,瘦得皮包骨头我正想给它点吃的,突然过来个老,把流浪狗抱起来,喂它狗粮,还给它盖上自己的外套我问老:”您不冷吗”老说:”这小家伙可怜,不能让它冻死”你看,这就是东北人的心肠,对人都这么好,对动物自然更不用说了
三、热情好客背后的文化心理:集体与关系导向
东北人的热情好客,表面上看是性格使然,但实际上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心理支撑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集体和关系导向上咱们得深入分析一下,才能明白这种热情的深层含义
首先啊,就是那种强烈的集体观念在东北,人们常说”东北人一个心”,意思是东北人特别团结,有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体现在对待客人上,就是要把客人当作集体的一来对待你想想,在过去的东北,大家都是农民,靠种地为生种地需要大家一起劳动,一起抗风险这种集体生活经历,让东北人养成了互相帮助、热情好客的习惯
日本学者福山在《信任》一书中提到,集体文化中的人们,更倾向于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东北人正是这样,他们相信”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所以对邻居和客人特别热情就像狗狗对主人的忠诚,不仅仅是感情,还有利益关系——主人给食物,狗狗保护主人,这是一种互惠关系
我有个朋友,他在东北农村长大他跟我说,他们村有个传统,谁家有红白喜事,全村人都得来帮忙有时候,帮忙的人连自己家里的事都顾不上,但就是得去他说:”在东北,帮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帮白不帮”这种集体精神,让东北人在对待客人时,会本能地表现出热情和慷慨
其次啊,就是那种特别注重人际关系的关系导向在东北,人们常说”关系就是生产力”,意思是搞好人际关系,能带来很多好处这种关系导向,体现在对待客人上,就是要把客人当作自己的人来对待你想想,在东北,如果你得到了某个人的热情帮助,那么以后你有什么困难,大家也会来帮你这是一种互惠关系,就像狗狗对主人的忠诚,主人给食物和保护,狗狗给陪伴和忠诚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研究社会关系时提出,在关系导向的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建立关系网络来获取资源东北人正是这样,他们相信”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对客人特别热情就像狗狗对主人的忠诚,不仅仅是感情,还有利益关系——主人给食物,狗狗保护主人,这是一种互惠关系
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前几年,我有个客户从南方来东北考察,住在我的朋友家我朋友非让他住自己家里,还天天给他做好吃的客户临走时,我朋友非要给他送几百块钱,客户不收,最后闹得很难堪我朋友说:”在东北,待客就是待自己,你把我当自家人,我就得对你好”你看,这就是东北人的关系观念
四、狗狗似的热情如何影响东北人的社会生活?利弊分析
东北老铁的热情好客,对东北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热情既有利也有弊,咱们得客观分析一下,